科研团队成员、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青年研究员高悦表示,经过对电池基本原理的深入分析和大量实验验证,团队发现电池衰减和人类生病一样,是某个“核心组件”发生了异常,其他部分仍然完好,“那为什么不选择‘治病’,开发变革性功能材料,对电池进行精准、原位无损的锂离子补充,从而延长其寿命?”基于此,团队提出大胆设想——设计锂载体分子,将其注射进电池,对电池中的锂离子进行单独管控。
“无论是实现电池寿命的延长,还是避免大规模报废造成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精准治疗’都是一种可行的技术方案。”高悦表示,团队正在开展锂载体分子的宏量制备,并与电池企业合作,力争将技术转化为产品和商品,助力我国在新能源领域的引领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