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水表信息网!
技术前沿
当前位置: 首页 » 技术前沿 » 行业法规
 
行业法规

高品质现代化水厂建设,你必须知道的两项先进工程

字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3-04-07  来源:给水排水  浏览次数:1429
 摘要: 上海市政总院作为国内市政饮用水膜处理技术的领军者,承担了多项具有行业重大影响力的膜系统项目设计和EPC总承包工作,截止目前共承担超滤膜水厂总规模超600万m³/d,纳滤膜水厂总规模超120万m³/d。

践行双碳战略

 革新水厂建设

 

上海市政总院作为国内市政饮用水膜处理技术的领军者,承担了多项具有行业重大影响力的膜系统项目设计和EPC总承包工作,截止目前共承担超滤膜水厂总规模超600万m³/d,纳滤膜水厂总规模超120万m³/d。

 

基于大量工程实践经验总结,针对现状膜系统应用过程中存在的占地面积大、管路系统复杂和现场施工难度高等问题,上海市政总院旗下水业公司于2018年9月开始进行罐式膜系统技术研发,包括微滤罐、超滤罐和纳滤反渗透膜罐等全系列产品。

 

相对于传统膜系统,SMEDI罐式膜系统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1 工厂装配集约化

采用工厂装配化技术,相对于传统膜系统技术可节省面积约50%。

图片

02 稳定运行高效化

图片

03 安装拆卸灵活化

核心膜元件集成于压力罐内,随到随安装,随拆随走,可满足不同场景的实施要求。

图片

目前,SMEDI罐式微滤膜系统已在张家港和嘉兴等水处理项目得到了成功应用,引领了国内市政水处理行业罐式膜系统的发展。

 

下面就带大家走入现代化水厂建设过程中您不能不知道的两个水厂工程——

 

张家港市第四水厂扩建工程及深度处理改造工程

图片

张家港市第四水厂扩建工程设计规模20万m³/d,工程范围主要包括三个部分:(1)取水工程60万m³/d,包括取水头部和取水泵房;(2)净水厂工程20万m³/d ,采用了“平流沉淀+超滤+(部分)纳滤”高品质饮用水处理工艺;(3)排泥水处理工程60万m³/d。张家港第四水厂扩建工程在工程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张家港第四水厂扩建项目是全国首座10万m³/d采用纳滤膜技术处理微污染地表水的饮用水厂项目。

 

张家港市第四水厂深度处理改造工程根据对张家港市对长江水源深度处理的研究成果和工程实践,结合第四水厂实际情况,第四水厂深度处理改造工程推荐“现状常规工艺+压力罐式微滤+纳滤出水与砂滤出水勾兑”的深度处理工艺改造方案,该方案具有不影响正常生产运行的优势,且工程投资及运行成本较低,适合于张家港市现状水厂深度处理改造。

 

图片

 

张家港第四水厂扩建工程及深度处理改造工程项目团队进行了大量的饮用水纳滤膜专项技术研究,在调研国内外多项大型纳滤膜工程项目的基础上,针对张家港地表原水水质特点,进行了针对性的纳滤膜系统设计、安装、调试和运行,解决了多项关键技术问题,有效保障了纳滤膜系统运行稳定性。项目的成功实施开启了纳滤技术在国内市政给水领域大规模应用的新时代,以纳滤为核心的组合工艺将作为一种获得高品质供水可靠技术逐步应用于国内市政给水领域。

 

获奖:

  • 2021年度“上海市优秀勘察设计项目评选”一等奖;

  • 2022GWI全球水奖年度最佳市政供水项目(国内市政水厂首个获奖项目)

 

嘉兴市区现状水厂工艺提升改造项目一期工程

图片

项目新建纳滤设计总规模55万m³/d,一期设备安装规模30万m³/d,采用微滤+纳滤处理工艺对现状水厂进行升级改造,是目前全球最大规模的市政饮用水纳滤工程。

图片
图片

为实现优质水全民共享,本工程对嘉兴贯泾港水厂和石臼漾水厂进行工艺提升改造,新增纳滤处理单元,使本地河网水源出厂水水质对标千岛湖优质水,实现全市“同网同质”的供水目标。

 

项目团队在确保系统安全可靠的前提下,创新采用了压力罐式微滤膜和纳滤系统直连耦合短流程设计,取消了中间水池、供水泵和保安过滤器,从而提升了低碳节能的效果,并且设备布置紧凑、美观大方。相对于对国内已建纳滤水厂,全纳滤系统吨水规模节省占地约60%、投资降低约15%。

 

该项目作为超大型现状水厂纳滤技术改造项目,因极致的设计和高品质施工建造,树立了采用纳滤先进技术对现状水厂进行升级改造的应用典范。该项目采用了专为市政微污染水源开发的纳滤膜元件,既有效去除了水中的有机物等有害物质,同时保留了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从而达到了与千岛湖优质水源制成的高品质饮用水同质的目标。

 

项目纳滤系统创新性采用逐段增压及三段浓水循环,分段进行物理冲洗和排放,并在物理冲洗过程中采用低浓度加药进行维护性化学清洗,确保纳滤系统在进水水温水质波动的情况下安全稳定高效运行,有效延长了恢复性化学清洗周期,减少纳滤膜因清洗造成性能衰减,从而实现纳滤膜更长的使用寿命。

 
 
免责声明:
本站所提供的文章资讯、图片、音频、视频来源于互联网及公开渠道,仅供学习参考,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通知我们,我们会遵循相关法律法规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


 
[ 技术前沿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