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城市供水企业智慧水务战略将使决策过程敏捷而智慧,及时发现生产、输配、服务等环节的质量和安全风险及效益提升,帮助供水企业捕捉机遇。文中,根据新天科技近几年实施的智慧水务规划设计和建设项目及其遇到的问题,从智慧水务内涵、规划思路、设计原则和方法策略等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智慧水务 规划设计供水信息化
智慧水务是近几年在国家智慧城市和“互联网+”战略指导下,在城市供水行业逐渐得到认同的信息化发展战略。将是未来一段时间内,政府和各供水企业在战略层面重点关注和考虑的内容。智慧水务的建设和规划是基于水务企业信息化现状和实际发展需求,建设以行业先进技术为标杆,以企业发展战略为导向,以提升绩效表现和决策管理水平为最终目标的信息化平台,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提升企业的运营管理能力和核心竞争优势。从而促使城市水务企业需要不断的开源节流,通过新技术应用,保证安全供水,挖掘自身潜力,提高效率,优化管理方式,提升效益。
一、智慧水务内涵
城市供水行业智慧水务的内涵是指服务于水务企业战略目标的,以先进信息科技和先进水专业技术为手段,以行业先进管理模式为标杆,以提升服务、运营能力、管理决策水平和绩效表现为目标的智慧化平台。
智慧水务搭建了供水企业业务战略与IT间的沟通桥梁,建立一种全新的信息化建设模式,确保业务战略目标的实现;可以清晰勾勒出未来信息化的远景目标及未来信息系统架构模型,指导组织制定科学、合理的信息化规划;帮助各个业务条线进行优化和整合,创新运作机制,减少和消除职责重叠或盲区;可以有效地指导系统集成和整合,是“信息、流程孤岛”整合的利器;可以规避、减少信息化项目风险,提高投资回报、节约成本;可以有效加强企业自动糊、信息化建设过程管控,提升总体IT治理水平等。
显而易见智慧水务是将传统水务与现代自动化、信息化技术进行深度融合,以提高水务管理和服务水平。智慧水务以感知、协同、智能为深层内涵,运用先进的传感网技术和物联网技术深入洞察水务系统的运行状况,运用信息协同和应用集成技术整合水务业务系统信息,运用数学模型、优化控制理论和数据挖掘技术实现智能化的决策与控制,构建全新智慧化的水务科学调度控制、风险预警、客户服务、工程决策、规划设计和资产管理等业务模式,实现更低的能量消耗、更安全的水质保障、更优的工程决策质量、更高的客户满意度、更低的管网漏损率和更长的资产使用寿命,为公司实现智慧水务龙头企业的目标提供坚实的驱动力,为引领国内水务企业赶超国外领先的水务公司打好基础。
二、智慧水务规划思路
思路决定行动,城市供水行业智慧水务顶层规划思路是行动的先导。规划从供水企业自动化、信息化整体的视角出发,以业务流程化、标准化为基础,以数据集成共享为重点,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智能决策分析为引导,以领先行业信息化高水平为目标,实现从数据零星分散向大数据资源集中、从独立设备向物联网互联互通、从系统孤岛向系统全面集成、从传统基础设施向虚拟化云计算构架、从业务需求支撑向决策分析支持的转变,以推进高起点、高标准地“智慧水务”建设。
要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智慧水务规划,除了要了解现状及问题,更要洞察未来的发展趋势。而智慧水务建设要基于历史、创新发展,将是水务信息化、自动化应用进入一个“新常态”。所谓的智慧水务“新常态”并非一个简单的概念,而是有着十分丰富的内容,关系到信息化发展方式或发展模式的根本性转变,关系到各个方面的再平衡问题。智慧水务建设规划思路主要体现在新支撑、新驱动、新技术、新管理和新重心等几个方面:
(一)新支撑:逐步深入信息化应用,全面支撑业务运营
供水企业信息化,经历了从“点”到“线”,连“线”成“面”,再从“面”到“体”的发展过程。信息化最早首先在局部和部门内部开展,被称之为“点上的应用”。随着网络的发展,逐步建立各种业务信息系统,即“线上的应用”。其后,为了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和业务工作协同,在“点”和“线”的基础上,开始建立“面”上的应用。随着各个层面、方面应用的完善,逐步实现信息化上下游价值链一体化、多层面垂直一体化,并最终使业务得到立“体”化支撑。
(二)新驱动:信息化从技术驱动开始向业务和战略驱动转化
供水企业信息化、自动化建设初期,由于组织对信息化的认识不足,信息化发展模式是技术驱动,发展的动力主要来自于IT技术厂商。随着信息化效益的初步显现,组织的信息化意识逐步增强,信息化逐步向业务驱动转化,业务和IT部门在业务与管理创新方面的合作日趋紧密,IT与业务的一致性大大提升。伴随着外部环境的深度变革和信息化的创新应用,信息化建设在正逐步迈入战略驱动模式阶段,业务和IT深度融合、深度协同发展的格局。
(三)新技术:“云大物移智”等新IT将大规模应用
目前,一场以云计算、大数据、水务物联网、移动应用、智能控制技术为核心的“新IT”浪潮风起云涌,未来几年内,它将重塑传统的水务信息化应用模式。如何形成崭新的“IT世界观”,并将思考和行动付诸变革成为“智慧水务”信息化应用规划的关键。
所谓“新IT”就是不同于传统IT的一种新型IT架构,服务化、智能化、自适应、随需而变是其主要特征。传统IT的主要要素是网络、计算、存储、基础构架、操作系统和系统软件,新IT的主要要素是移动应用、云计算、大数据和物联网;传统IT的本质是信息技术,新IT的本质是智慧技术;传统IT的价值仅仅是支持传统商业效率提升工具,新IT的机制是颠覆传统商业逻辑、组织逻辑、行政逻辑,建立新逻辑。未来,新的技术将会和应用创新进一步交错互动、螺旋式演化,解决信息化现存的难题,推动业务创新和信息化应用持续走向深入。
(四)新管理:智慧水务时代的管控模式将得到广泛认可
传统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孤岛”、“烟囱”等问题,表面上是技术问题,但究其本源确是管理问题。如果不能从管理上进行革新,仅在技术上着力,未来几年还会在困境中不能自拔。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转变信息化的管理和建设方式,需要一套全新的、科学的理论体系指导,使信息化建设从局部规划和设计向全局规划和顶层设计转变,最终走向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五)新重心:数据应用将成为信息化建设的核心
随着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水务企业积累了大量的业务数据,如果说信息系统是企业的“血管”,那么这些数据就是“血液”了。应该说这些“血液”才是信息化建设和管理的核心,但过去大家往往对“血管”更加关注,更关心如何通过信息系统固化和优化业务流程,实现业务的电子化处理。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意识不足,没有认识到数据和信息资源的价值;
第二、工具和技术不足,缺乏有效处理多种类型、不同格式数据的能力;
第三、需求不足,信息化主要还是满足业务操作和中层管理的需求,真正数据分析挖掘的需求和动力不足。
可见,随着大数据等技术的成熟,信息化建设的重心将逐步从 IT(信息技术) 向 DT(数据技术) 转化,从以流程为中心向以数据中心转化,未来信息化建设的重心将是如何对组织内外部的数据进行深入、多维、实时的挖掘和水力模型分析,以满足决策层的需求,推动信息化向更高层面进化。
三、智慧水务规划设计原则
智慧水务的规划设计时应参照国内外水务企业信息技术应用发展趋势和最佳实践,结合智慧城市建设的要求,在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的引领下,在公司现有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上,明确公司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的智慧水务建设方向、目标以及具体的实施方法和进度,智慧水务总体架构、系统架构、数据资源架构、基础设施架构、管理架构、服务体系架构等内容,使公司智慧水务建设有统一的方向和规划、统一的技术和集成、实现整合的IT系统体系,使公司智慧水务在供水生产、营销、服务以及工程建设等方面取得较大发展,促进企业转变工作模式,优化组织业务流程,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运营效率,保障安全供水,为企业规范管理、科学决策提供有力依据。
(一)与公司战略相一致原则
智慧水务从提出到实施,要立足行业、企业发展,以规划引领,统筹安排。智慧水务规划的内容应纳入到公司的发展战略中,要与公司未来的业务发展和管理发展充分结合。
(二)与公司发展相配合原则
智慧水务规划要适合公司的规模发展。一定要从公司实际出发,结合内、外部形势和公司的发展现状,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和互联网等最新科技成果来解决现有问题,在规划、设计上要有突破,有创新,制定出适合公司发展的智慧水务发展规划。
(三)采取整体规划原则
公司智慧水务的总体规划要有发展的观点,应站在公司整体优化的高度,从整体上来规划公司的智慧水务,统一标准,统一管理方式和方法,统一建设公司智慧水务基础设施和关键信息系统。面向全局,综合集成,准确获取原始数据,避免数据重复录入,提高数据利用率,最大可能地满足供水企业管理的需要。
(四)符合公司长期发展原则
规划方案应具有一定的柔韧性,能适应未来一段时期业务模式的变化,不仅要考虑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和需求,还要考虑公司未来发展的需求。保证规划具有可扩展性、技术前瞻性、接口灵活性等特点,要能适应企业管理模式与业务模式的不断变化,合理预测环境变化可能给企业战略带来的偏移,在规划时留有适当余地。
(五)尊正历史成果,坚持“向下兼容”的原则
充分利用公司现有的信息系统及相关设备,对现有的信息系统进行有效地改造、集成和利用,对现有的数据进行有效地整合和挖掘,确保历史数据的完整性。合理利用、有效配置公司现有的信息资源,逐步消除公司内众多遗留系统的异构性和标准规范的差异性。
四、智慧水务规划设计方法及策略
为确保智慧水务目标的实现,克服原有供水企业信息化、自动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自为政、重复建设、信息资源分散、开发利用效率低等全局性问题,智慧水务规划设计应采用以下策略:
(一)统筹规划、稳步推进
从全局出发统筹规划、统一设计智慧水务系统架构,尤其是应用系统建设架构、整体集成架构以及系统扩展规划等内容;同时,要统筹安排建设任务,逐一落实,协调、稳步推进各项建设内容,满足当前工作的迫切需要。同时,建立有效的工作协调机制,健全相关办法,制定标准与规范,采取有效措施,促进重点项目建设在技术上统一标准、框架,确保信息的互联互通,促进资源的整合、公用、共享,充分发挥各种资源的作用和效能;从而规避企业投资风险。
(二)业务驱动、急用先行
以满足实际需求,提升业务支撑能力为目的,建立以应用需求为导向、信息技术应用服从水务事务和业务需求的科学发展模式;具体建设时,应以业务需求为导向,制定短、中、长期的实施计划,按轻重缓急,急用的先建的优先顺序加以实施。
(三)技术创新、务实高效
要充分考虑技术的前瞻性,应用成熟的、先进的、符合水行业发展趋势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但不可盲目追新,要用务实的态度,需遵循实用高效的原则,保护已有资源。在满足应用需求的前提下,尽量降低建设成本。
(四)建管并重,注重运维
加强建设项目的规范化过程管理与科学评估,明确各类信息基础设施及业务应用的合理生命周期,将所建系统的运行维护管理方案及合理生命周期内所需备品备件纳入设计内容,落实运行维护经费和组织方式,强化日常管理,保障水务信息系统建得成、用得好、可持续。
总之,未来城市供水行业智慧水务和信息化、自动化的发展将进入一个全新的、高速发展的时期,期间既有机遇也会遇到诸多风险。面临复杂的形势,我们要保持冷静头脑,加强统筹规划和顶层设计,科学判断和准确把握好信息化发展趋势,并采取有效和适宜的措施,处理好影响信息化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实现信息化建设高效、快速和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