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水表信息网!
技术前沿
当前位置: 首页 » 技术前沿 » 技术论文
 
技术论文

浅谈水利信息化建设和发展之路

字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6-24  浏览次数:790
     摘要:我们国家经济的重要基础设施是水利设施,管理水利的重要手段与形式是要靠科学的水利信息化建设来进行,因此,加快水利信息化的建设,不仅是建设数字水利的需要,也是水利事业发展的必要。
  关键词: 水利信息化建设;问题;发展 
  引言:现在是科学信息化技术的时代,网络计算机的应用渗透到了工作与生活中的各个领域中,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长远开发与广博运用水利信息资源的是指水利信息化,它还能做到水利信息的采集、传输、存储与处理,全面提升水利事业活动的效率和效能。中国水利信息产业作为中国水利发展的基础产业,在新世纪面临巨大的挑战和难得的发展机遇。
  1.水利信息化建设内容
  1.1水文信息资源和数据库是水利信息资源专业数据库建设的基础, 水利信息化建设主要包括:汛情信息资源和数据库,工程信息资源和数据库,科技信息资源和数据库,政务信息资源和数据库,水利经济信息资源和数据库,地理信息资源及数据库等。
  1.2建设水利信息传输网络及水利信息网站,并增强水利办公自动化的建设,能让水利人、财、物资源进一步更好的配置,兑现一定规模内的资源共享,推进水利办公管理更好的标准化、科技化。
  1.3一般由信息采集系统、通信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数据库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5个分系统组成是水利工程信息系统建设。
  1.4保障环境建设:水利信息化保障环境包括水利信息化标准体系、安全体系、政策法规、组织管理和信息化人才等。保障环境是水利信息化综合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是水利信息化得以顺利进行的基本支撑。
  2.水利信息化工作中的问题
  2.1 对信息化认识不到位:一些单位、机构的领导对水利信息化建设的认识不够、重视不够,与党中央、国务院对信息化工作的要求相比有较大差距,对水利信息化在水利现代化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投入的力量不够,紧迫感不强,一些人认为实现信息化后改变了传统的工作方式,知识更新跟不上,对信息化建设有畏难情绪;有的则片面地把信息化理解为单位建一个网站或建一个局域网,无法从实际需要出发来推进信息化。
  2.2信息资源不足和标准规范不完善
  2.2.1主要表现为有效期较差、种类少、内容少、基准不同、时空搭配不合理等。尤其是信息的数字化与规范化程度过低,和国际存在一定的距离,提供不了全面的信息服务,信息资源的开发运用难度加重。
  2.2.2标准规范不足。在很多行业内的数据库和业务具体的处理亲密捆绑,服务目标单一,建设数据库的标准性很低,体系自成建设,数字代沟在客观上难以超越。
  2.3 思想认识存在差距:至今,我们还没有改变传统的思想,对水利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方面还不够显著,对水利信息化的建设紧迫感不强,依然对水利信息化的认识缺少行动力度。
  2.4信息共享困难:水利信息的采集与开发不健全,无法构建水利行业的大型数据共享平台,尚未实现大型信息数据库的建设,且现有的各数据库之间缺乏信息共享机制与手段,数据库呈现条块分割的特征,一些重要数据分散在不同部门,无法被充分共享使用。
  3.水利信息化建设的技术优势
  3.1对水利信息的采集、处理与共用的方式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是因为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水利行业信息技术快速的渗透,对水利行业面临着全面技术升级的大好机遇。
     水利政务、防汛抗旱减灾、水资源监控调度、水环境综合治理、大型水利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大中型灌区的综合管理等都迫切需要采用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微电子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GIS、GPS、RS技术等一系列的高新技术进行改造,其中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是实现水利信息化建设的最主要技术支撑。
  3.2 对翅红里环境相关问题进行解析与研究的一种空间信息管理系统的是GSI,它是这些年才发展起来的。它运用了计算机建立地理数据库,将地理环境的各种要素,包含它们的地理空间分布状况与它本来就有的属性数据,进行数字存储,建设有用的数据管理系统。GIS最大的特点在于它能够把水利行业中的每种信息与反映空间位置的图形信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可根据用户的需要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把各种信息和空间信息结合起来提供给使用者。
  4.水利信息化建设管理模式的创新
  水利信息化设计硬件、系统、软件等技术,管理手段和方法发生了深刻变化。传统的管理方式和电子技术的简单叠加显然已经不能满足水利信息化管理的发展趋势。因此,水利信息化管理创新显得尤为重要了,要从“管理创新是信息化之本”的高度充分认识水利信息化管理的内在要求,积极探索水利信息化建设发展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科学合理的建立健全信息化管理机制,优化管理模式和明晰管理流程,促进管理制度的创新。
  4.1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动态工程,在水利项目建设中,要根据水利各项工程出现的各类新情况作出相应调整,优化信息化应用流程。以水利信息数据库建设为例,除了以国家水利行业标准对重点水利数据进行整合外,还应该充分考虑新的业务应用,并建立相关数据库,根据各层次的水利数据中心的需要,实现更新维护,促进基础数据库为各类水利业务应用和社会公众提供完善的信息服务,积极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利用。
  4.2加强水利工程项目管理,以项目建设带动信息化建设全面推进。水利信息化不仅仅是为信息化而信息化,要从根本上突破传统管理体制和观念的束缚 ,加强对水利项目建设的管理。在一些水利信息化建设项目要建立目标管理责任制,强化项目管理,对水利信息化需求分析、概要设计、硬件集成、软件测试和系统上线等阶段和环节等注意风险控制,确定项目系统管理员和系统维护工程师,突出水利项目建设带动水利信息化战略,通过抓好每一个项目,带动信息化建设的全面推进。
  5.水利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前景
  5.1加快水利信息化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推进水利信息化建设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需求。水利信息化建设对防灾减灾、环境保护、水资源管理、工程管理,进一步提高我国科学治水水平,建立人与水和谐的社会与环境,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5.2专业模型技术的发展为决策支持系统建设的实用性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是水利信息化建设与发展的坚强后盾。有关专业模型技术得到了逐步改进和完善并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复杂的模拟分析计算提供了条件。
  5.3加强人才队伍等各方面的建设:水利信息系统庞大复杂、技术含量高,其建设、使用、维护维修、安全保护需要一批高素质的精通信息技术和掌握现代水利知识的技术人员。
  5.4社会发展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提出更高要求:加快水利信息化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推进水利信息化建设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需求。水利信息化建设对防灾减灾、环境保护、水资源管理、工程管理,进一步提高我国科学治水水平,建立人与水和谐的社会与环境,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6.结束语
  对于水利行业来说,信息化建设既是机遇,又是对体制与机制的挑战。国家投入的大量资金,能否达到预期效果,是否可以满足水利现代化的需要,这是我们应该认真思考的课题。其实,建设实施此类高科技项目的关键并不在于技术,而在于思路和体制的创新,在于管理思想与管理模式的再创造。在水利事业中水利信息化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它是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环境的保护、社会的稳定的重要步骤。
  参考文献:
  [1]水利信息化及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应用的探讨,中 论文下载中心.
  [2]张建云.水利信息化的发展思路和建设任务[J].中国水利,2000,(9).
  [3]周学文,张建云.水利信息化及其发展思路[J].中国水利,2001,(1).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
 
免责声明:
本站所提供的文章资讯、图片、音频、视频来源于互联网及公开渠道,仅供学习参考,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通知我们,我们会遵循相关法律法规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


 
[ 技术前沿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