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水表信息网!
技术前沿
当前位置: 首页 » 技术前沿 » 创新技术
 
创新技术

新技术:新型粉末活性炭技术30分钟处理污水

字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10-08  浏览次数:664
     8月13日,浙江环科院来君集嵊新污水处理厂商谈合作;14日,绍兴市委市政府联袂来考察;15日,河北省晋州市环保局来商谈合作。而国际活性炭巨头,美国卡尔冈公司、荷兰诺力特公司,已派代表和君集协商合作。从今年1月1日正式营运以来,他们已接待近百次政府、学界、企业以及国外代表,来商谈合作事项。

8月15日,嵊州君集污水深度处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汪小祥带笔者参观了他们的提标改造污水处理厂。只见像酱油一样的工业污水,在他们工厂流一圈之后出来变得清澈透明,接近地表Ⅲ类水标准。

嵊新污水处理厂到底运用了什么技术?为什么能够这样快速高效地处理综合污水?

新型粉末活性炭技术30分钟处理污水

湖北君集水处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巴能军说,污水处理没有高深的理论难题,主要是解决工程技术问题。我们卓越的工程师,留美归国的许榕,围绕活性炭的使用,带领团队发明了几十项专利,使原来在水污染突发事件中作为应急处理的活性炭技术,能够大规模应用,在嵊州污水处理厂的提标改造中,不仅运用14项专利技术,还申请17项专利,高效处理好了印染、造纸等工业污水。

许榕介绍,粉末活性炭处理污水不是新技术,但要大规模应用,首先必须降低污水中的悬浮物,还要解决过水量小的问题。而核心和难点,是如何降低使用成本。

从2008年起,他们开始研究粉末活性炭技术。从2011年8月开始,为了掌握粉末活性炭的吸附效率、过水流速、炭层的最佳设计高度,他们实验用6克粉末活性炭过滤1升污水,1升污水最少过滤6次。经过11796次过滤之后,终于获得了理想数据。而这项实验,目前他们仍然在继续,以期得到最佳数据。

有了理想的粉末活性炭过滤数据,他们在通行的过滤罐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适应粉末活性炭的全新的连续式粉末活性炭过滤罐,粉末活性炭滤芯在罐中布局巧妙。这种过滤罐可以不间断地长时间连续工作,一个过滤罐24小时过滤1万吨“劣五类”污水。

湖北君集总工程师刘鲁建介绍说:“该项目在签署协议前,我们在这里修建了一个日处理1万吨的示范工程,工艺和今天的一样。在污水通过粉末活性炭过滤之前,我们首先在污水中投放某些物质助滤,通过板框,去掉污水中的悬浮物,就是污泥。我们的助滤剂经过5年运用,数十次改善配方。在嵊新污水处理厂,我们1万吨污水大约产生3吨污泥,是其他污水处理工艺的1/10。这些污泥可以直接做砖或是水泥辅料,也可以做成其他建材”。

他说,从污水流入,加助滤剂,一级过滤,加粉末活性炭,二级过滤,全过程不到30分钟,流出来的水清澈透明,部分指标达到或超过地表Ⅲ类水标准。

嵊州市环保局副局长、总工程师张华军说:君集在技术方面,是让人放心的。嵊新污水处理厂处理的污水,现在已有一家企业在作为回水使用,下一步可能是更多企业使用。

再生粉末活性炭,让大多数用户用得起这项技术

实践证明,粉末活性炭治理污水技术具有高效、彻底等优点。但粉末活性炭价格昂贵,优质椰壳炭近万元一吨,二手粉末活性炭,也要五六千元一吨。让用户用得起,是一道现实难题。

许榕想,能否将使用过的粉末活性炭再生,重新使用,乃至反复使用?

查阅资料发现,德国西门子掌握了该技术,活化率70%,可人家不卖。许榕几乎看遍了在深山里的少量活化粉末活性炭小作坊,他们无一例外的都是在窑炉上用小瓦罐闷烧,规模小,污染环境。

许榕决定自己尝试:“我们买遍了世界上各种类型的炉子,井式炉,电炉,微波炉,最贵的500多万一个,买来实验的炉子有26个,花了2000多万。”

活化过程中,最难控制的是温度。明明已经活化成功了,打开炉门,却看到一层白灰。

汪小祥说:“仅仅是解决活化问题,4个小时活化一炉,许榕他们做了10000多次试验,到2013年7月该技术才成熟。之后为了降低活化成本,许榕设计了一种全新的一体化活性炭再生炉,它集中了各种类型炉子的优点,能耗降低了40%,产量提高了1倍。”

汪小祥说:“我们的活化率是105%,也就是活性炭在污水中吸附的有机物。在活化过程中,也变成了活性炭。活化后活性炭的吸附效果比新炭的效果好,因为炭的孔径彻底被打开。”

刘鲁建介绍,经过多次活化,炭的直径会越来越小,过滤时水的流量减小。这个麻烦也不小。我们经过100多次试验,解决了这个问题。

许榕介绍,用该技术处理1吨劣五类污水,费用不到2元钱。如果增加活性炭用量,可以把劣五类污水处理成地表Ⅲ类水。“目前,该工艺正在其他项目上复制”。

巴能军说:“为了解决这套工艺和技术,公司共投入研发费用1.2亿。为了祖国的青山绿水,为了公司的长远发展,这个钱投得值!”   来源:科技日报
 

 
免责声明:
本站所提供的文章资讯、图片、音频、视频来源于互联网及公开渠道,仅供学习参考,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通知我们,我们会遵循相关法律法规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


 
[ 技术前沿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