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水表信息网!
技术前沿
当前位置: 首页 » 技术前沿 » 行业法规
 
行业法规

下月起合肥排水管网施行“新标准”

字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02-04  浏览次数:767
     记者昨天从合肥市城乡建设委员会获悉,新版《合肥市排水设计导则》(以下简称“导则”)将于2月1日施行。据悉,全市城市排水工程有了量身定制的专项设计规范,对污水治理、保障城市安全等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

城市能应对50年一遇暴雨

目前合肥对地下空间的利用并不是特别多,但随着轨道交通的发展,未来地下空间的开发会越来越多,新规对地下空间的排水、防涝也有了更明确的规定。

导则要求,开发地下空间应开展排水防涝安全论证,地下通道的敞开段应能抵御50年一遇的暴雨。此外,人行道、停车场和广场的建设等宜采用渗透性铺面,超过2万平方米以上的建设用地要设置雨水收集利用设施。

城市内涝防治标准为:能有效应对50年一遇、24小时暴雨,居民住宅和工商业建筑物底层不进水,保证道路中单向至少一条车道的积水深度不超过15厘米。

雨水管设计标准为:一般地区能抵御2~5年一遇的暴雨,重要地区如快速路、高架、轨道交通、学校、医院和低洼易淹区能抵御5~10年一遇的暴雨。据了解,2年一遇、5年一遇暴雨的降水量分别为58毫米/小时、69毫米/小时。

对分布在道路上的雨水口数量、形状也有更细致的规定,如大于40米红线宽度的道路上,雨水口间距不宜大于35米。

下穿道路只布雨水收集管

     每逢暴雨,下穿桥总是城市内涝的薄弱环节。积水有多深、什么时候采取应急措施等等,目前多数靠人工现场查看或远程视频监控来掌握。将来,更多高科技设备可使城市排水信息化程度进一步提高。

比如,导则中提出在下穿立交入口处两端、最低点设置高速高清监控摄像机,下穿桥最低点设置高精度电子水尺,电子水尺沿墙铺设,高度不低于2米,采集的积水信号传输给下穿桥入口处的报警装置,实现积水报警并及时将数据传送至管理部门。

导则还提出,立体交叉道路应设独立排水系统,在下穿段道路除布置雨水收集管外,不得布置其他雨污水管;下穿道路引道两端应采用驼峰路面设计,防止范围外水进入下穿道路;下穿立交汇水范围应能应对20~30年一遇的雨情。


 
免责声明:
本站所提供的文章资讯、图片、音频、视频来源于互联网及公开渠道,仅供学习参考,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通知我们,我们会遵循相关法律法规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


 
[ 技术前沿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