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水表信息网!
技术前沿
当前位置: 首页 » 技术前沿 » 行业法规
 
行业法规

“南方有水皆污 北方有河皆枯”的农村饮水环境

字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10-29  浏览次数:1347
       目前,还有约一亿农村人口存在饮水安全问题。“南方有水皆污,北方有河皆枯”也一度成为形容中国水体环境的基本判断。与城市水污染治理一样,农村水环境已成为提上紧急日程的民生大事。

一个村庄的饮水困局

山西沁县的南涅水村,是一个有着千年古邑遗址、古建和文物的村落。这里坐落着远近闻名的“水阁凉亭”。顾名思义,水上建着一个凉亭,凉亭正下方是满满一池泉水。很早就有记载,这里的泉水平地涌出,冬暖夏凉,长流不息。而凉亭的构造也很特别,正中央的池子外围还有池子,不同的池子可以满足村民不同的用水需要,泉水最终顺着池道流下去,成了一条清澈的小溪。多少年来,村民们习惯了在中央池里挑水喝,在下游小溪里摸鱼、洗衣服。

也因为有了像“水阁凉亭”这样的几个去处,在缺水的山西,沁县成了不可多得的富水县。然而,就在近几年,很多从城里回老家的人找不到那条小溪了,“水阁凉亭”有时甚至没水了。虽然后来当地的县、乡政府将“水阁凉亭”作为重要旅游资源加以保护和改善,但这里常年“咕咕”往外冒泉水的景象难再寻觅。

南涅水村的村民也很少在这里担水喝了,大多用上了自来水。但多年前全村人靠着一口泉水就能不愁吃喝的日子还是让许多老人津津乐道。

“若干年前,‘南方有水皆污,北方有河皆枯’就成为形容中国水体环境的基本判断。”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博士金书秦撰文表示,直到他2013年在湖南两个县调研时,这种现象依然严重。而水枯和水污带来的直接问题就是农村饮水的安全。水利部总规划师周学文表示,经过多年努力,到2013年年底,我国已经解决了4亿多农村人口饮水不安全问题,但现在还有约一亿农村人口存在饮水安全问题。

“我们国家农村的饮水情况比较复杂。”水利部副部长矫勇指出,农村饮水安全集中供水率是73%,相对于我国水资源分布极不均匀的状况,20人为单元的集中供水标准偏低。另外,还有23%是农村靠自己的山塘水窖来进行供水,标准、保证率都不高。

溯源与行动

造成农村饮水问题的原因也是复杂的。《中国水危机》作者、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表示,养殖污染是农村污染的重要源头。农享网CEO徐亚锋曾写下这样的微博,“污染已向乡村大量渗透。乡镇工业的肆意排放让无数清澈的河流变成臭水沟,大量农药使用让许多鸟类和田间生灵锐减。”

在金书秦看来,农村水体污染包含两大部分:一是外生性污染,即从农村以外转移而来的污染,如城镇生活污水、工业企业排放所导致的农村污染;二是内生性污染,包括农业种植、养殖生产所导致的污染,以及农民生活排放的污染。金书秦举例说,他在湖南调研中发现,部分农户的沼气池与自家饮水井相邻不到5米,沼液渗透可能对饮水造成影响;养殖户还将少量的沼渣沼液用于自家附近的田地,大量过剩的沼渣沼液就地排放,村内粪水横流。

其实,污染源的背后是农村缺乏整体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和体系。2013年,安徽省政协开展农村水污染治理调研时就发现,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污水、垃圾收集处理无法实现全覆盖;受财力的限制,资金投入不到位,一部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污水处理设施等运行不足或无力运行,也因此形成了“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的现象。该调研组还认为,与城市不同,农村水环境保护和治理没有统一的管理机构和有效的协调机制,监测、监管能力严重不足。这与部门职能交叉、责任不清,无法形成治理合力,以及基层人才、技术、执法力量匮乏等因素都有关系。

那目前地方政府对于农村水资源的通常做法是什么?比如针对工矿企业污染向农村转移这一问题,金书秦发现管理的主体通常是环保部门,农业部门基本上无能为力。尽管近年来国家抓节能减排的力度前所未有,但是在顶层设计上并没有改变地方政府追求经济增长的动机,地方政府与排污企业在经济利益上的一致性仍然存在。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方面,虽然村民已经基本养成在统一建的垃圾池定点丢弃的习惯,但垃圾池焚烧所导致的二次污染并未引起重视。

因为原因复杂,许多地区对于水资源的保护拳也有不同的打法。比如,山东临沂的做法就是大量搬迁、停产畜禽养殖,整治了3万户养殖企业后,才把临沂十多年来大沟小河全是酱油色的局面扭转。临沂市环保局局长赵志德介绍,建湿地是又一个好用的办法。“在入河口建小型湿地,用它来代替污水处理厂。这样一来,所有的河流上游的支流、小支流都会经过人工湿地,以此保证大支流的干净,大支流再进到干流也就会是清的。”

在国外也不乏类似的经验。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及环境学院的学者朱亮、张文妍在《农村水污染成因及其治理对策研究》一文中提到,污水自然生态处理技术是农村乡镇污水治理的有效手段,美国及前苏联等都鼓励采用以自然生态处理为代表的革新代用技术。1982年美国净化污水水生植物塘已达2200座,20世纪80年代中期,德国、意大利、丹麦、奥地利、荷兰等西欧国家建立了大量人工湿地芦苇床系统,主要用于小城镇污水处理,并建立协作组织,以推动进一步研究。

“农村饮水安全仅靠更换水源只能是权宜之计,如果新的饮用水源受到污染,或者碰上干旱之年,居民将重新面临饮水困难。”金书秦表示,农村污染治理不是农业自身能够解决的问题,农村环保投入应当成为“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抓手之一。如今,将农村和城市的水资源问题放在一起来思考,已经成为很多学者专家的共识。因为农村的水、土壤、农药、垃圾,污染和农作物相连,最终会供应给每个城市;而工业污染向农村转移也的确是不争的事实。

就在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今年再解决6000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已经被正式提出。政府也下决心到明年年底,要全部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与城市水污染治理一样,农村水环境已成为提上紧急日程的民生大事。


 
免责声明:
本站所提供的文章资讯、图片、音频、视频来源于互联网及公开渠道,仅供学习参考,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通知我们,我们会遵循相关法律法规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


 
[ 技术前沿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