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水表信息网!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企业资讯 » 企业理念
 
企业理念

一家公司的没落,从养一批伪高管开始

字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09-06  来源:笔记侠  浏览次数:26

组织管理

笔记君说:

“问题出在前三排,根子还在主席台”,这是组织管理中的一句俗话。

树死一定从树梢开始,一个企业的发展瓶颈一定在上面。

过去,竞争不激烈的时候,靠着机会驱动,一个混乱的公司也能挣钱。

但随着时代红利的消失,就变为组织能力驱动。

这时,如果CEO还没有转变思维,还是刚愎自用、摆架子、要面子,就会使得组织中滋生一批伪高管。

他们总能精准拿捏CEO的心思,给足情绪价值,即使工作成果不好,也能找到合适的理由推脱。

如果CEO此时重用、提拔了这些人,所有人都会往这个方向努力。

久而久之,学不会这套的人都走了,企业里就剩了一群伪高管。

所以,当一家公司出现伪高管时,CEO也绝对逃脱不了干系。因为一家公司的企业文化缔造者,往往都是CEO。

如此一来,如何识别伪高管、如何搭建真高管团队、如何自我修炼,便成了CEO必须反思的课题。

一、伪高管的4大特征

1.没有创新,全靠经验

伪高管,通常都是条件反射式管理,没有思考,更别说创新。

什么叫条件反射式管理?

简单来说,一味拿经验说事,没有紧密结合当下。

比如,你是某家公司的老板,最近招了一位高管,谈起什么事,都是我以前是怎么怎么干的,结果有多么好。动不动拿自己的行业资历、职业经验说事。

有经验当然好,而且没有项目经验,也很难直接成为高管。

但不考虑最新的实际情况,只拿经验说事,那就是经验主义了。

市场环境变化了多少?行业环境变化了多少?消费趋势变化了多少?人员能力有多大区别?资源禀赋差别是什么?

经验主义者,没有经过深入思考,就着急谈过往、做判断、提建议。

他们会有一些口头禅。比如,想这么多干嘛,就一个字——干!

乍看起来,这句话挺对。

但我们仔细品味,这句话的潜台词是什么?——能动手的事何必动脑呢?

细细一想,一身冷汗。

你需要的高管,是帮你干事的,甚至是补你短板的。

只懂得执行的伪高管,就像一名参谋,主动把自己降格为战士。战士当然也是不可或缺的,但这不是他应该干的事。

越高级的管理者,越需要学习,越需要更新。

伪高管们,懒得去思考细节,懒得去洞察现状,懒得去学习管理知识,懒得去更新管理实践。

在大多数情况下,伪高管依靠曾经做基层、中层管理时,积累的一些胡萝卜加大棒的经验,再结合道听途说的信息、断章取义的猜测和与世无争的服从。

这种思维上的惰性,不仅会让团队越来越累,花费大量时间做无用功,还会导致组织的失明,看不见真实的反馈。

2.善于“向上管理”

伪高管们并不想真正去开疆拓土,更多的是担心自己的饭碗。

他们通常善于察言观色,懂得迎合老板的喜好,PMP功夫一流,情绪价值极高。

比如,在会议上,无论上级提出什么观点,他们总是第一个表示赞同。他们会精心挑选时机,向上级汇报一些看似积极的消息,以营造出一种一切都在掌控之中的假象。

但是,由于他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了讨好老板,对部门的管理和业务发展缺乏有效的规划和执行。最终,造成部门的问题越积越多,严重影响公司的发展。

这种伪高管的存在,对公司有着极大的危害。首先,他们占据了重要的管理岗位,却无法为公司带来实际的价值。他们的能力不足,导致决策失误、业务进展缓慢,浪费公司的资源和机会。

其次,他们的行为会破坏公司的文化氛围,让真正有能力、踏实做事的员工感到失望和不公平,降低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最后,因为他们从不敢去做一些正确但有风险的事,所以从来都是CEO说什么就做什么,最终造成公司在错误的发展道路上越走越远。

3.崇尚权威,视人为工具

伪高管们,表面上拥有着光鲜的职位和权力,但是背后却是对权威的盲目崇尚,以及对员工的严重漠视。

他们将达成目的视为唯一的追求,仿佛一切都只是为了满足他们个人的功绩和野心。

在他们的眼中,员工不是有血有肉、需要关心和激励的个体,而仅仅是实现目标的工具。

他们只关注短期的业绩目标,而不考虑如何提升团队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他们不愿意投入时间和资源来培养下属,导致团队成员的能力无法得到提升,团队的发展也陷入停滞。

在这样的价值观下,他们手下的团队换了一批又一批,而当没有做出成果时,就会埋怨团队能力不行,从不会思考自己有没有具备领导力

4.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伪高管通常心胸狭窄,精致利己。

他们眼中根本没有组织文化,没有全局。打着为了公司的旗号,背地里做的事全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自己的风险。

说好的“抱团打天下”,你和他抱团,他对自己有利的时候就抱团,对自己不利的时候,就不去抱团了。

更有甚者,总是以自己的“局部利益”去“要挟”公司,他总想形成自己的“独立王国”。

而且,遇到问题时,黑锅全甩给下属;收获成果时,功劳全揽到自己身上。

一旦某位下属表现出极高的能力,他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压,害怕被取代。

长此以往,能力强的人自然无法容忍公司的平均和愚蠢,只能选择离职。

在英国历史学家诺斯古德·帕金森出版的《帕金森定律》一书中,提出:一位不称职的管理者,有3条出路。

第一条,申请退职,把位子让给能干的人。

第二条,找一个能干的人,来协助自己。

第三条,任用两个水平比自己更低的人,来当助手。

对于伪高管来说,第一条路绝不会走,那会丧失自己的待遇、地位和权力。

第二条路也不能走,能干的人很可能会成为自己的对手。别人干好了他的工作,那时候,公司还需要他吗?

第三条路,就成了看起来最合适的路。两个平庸的助手分担了他的工作,他自己则高高在上发号施令,没人能对自己的权力构成威胁。

有了上级的模板,他的两位助手上行下效,继续任用比自己水平更低的人。

如此类推下去,组织就逐渐变成了机构臃肿、人浮于事、互相扯皮、效率低下的体系。

这就是组织的帕金森定律,也叫组织麻痹症。这样的组织,其成长能力可想而知。

但作为管理者,权、责、利是对等的等边三角形。

只关注“权”和“利”,忽视了“责”,那绝对不是一位合格的管理者。

比如,你从某位高管的嘴中,从来没有听过别人的好话,谁谁干得好,谁谁进步快。听到的全都是问题,某某昨天犯了啥错,某某今天啥事没干好。

反而他谈起自己的成绩和功劳,一二三四五,列出一大堆。

不要犹豫,请立刻让他离开。一个对同事利益、团队利益一点不在意的人,还能指望他去维护公司利益吗?

二、真高管,到底要做好哪些事?

1.真高管的3大任务

德鲁克把高层管理的任务定义为三个方面:

第一是使组织有前途。高管要保证这个组织是有未来的。当未来是不确定的,高管也要在不确定中探讨组织前途,带领组织走得更远。

第二是使工作有效率。

我们知道,所有人在工作当中都要解决效率问题。基层工作者所要解决的是点效率,即解决自身的工作效率问题。比如写文章,一天写完就是效率。

但是,中层要解决的是流程效率,是如何把人组织起来,提高整体效率的问题。而高层主要解决的是系统效率,就是不但能够把不同的业务拼接在一起,还要使不同流程的工作更有效率——这是高层的工作性质。

第三是使员工有成就。

对公司而言,员工处于什么状态是最佳状态?本质上讲,他如果愿意对工作承担责任,能够把自己所有的心智资源都调动到工作上来,能够针对工作有积极的思考,那么,他一定会有不一样的创造,他是有创造力的人。

那么,是什么唤起了员工对工作的责任感?是成就,即员工能够在工作中取得成就。

2.真高管的4大工作性质

第一,创业性。

什么是创业性?当一家企业做到一个亿的规模,其实这家企业里所有的人都只知道一个亿企业的玩法。

但是,如果它要继续向两个亿、三个亿、八个亿的规模发展,它的市场要面对什么样的复杂性?需要解决什么样的复杂问题?其实所有人都是没有经历过的。

所以,企业每发展一步,都是一个新的创业过程,这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坎”。

所谓创业的过程,就是我们处在一个从未经历过的过程中,我们不知道哪里会出现哪些问题,也就无法对每个人提出具体要求,就像十个亿的公司无法知道百亿级企业对高管有什么具体要求一样。

所以,高管的工作就带有创业属性。所谓创业的属性,是指在环境发生改变之时,必须让自己有足够的能量,来适应某种全新的状态。

第二,整体性。

我们知道,基层的效率再高,也不能代表企业的整体。但企业再大,也必须是一个整体。而这个整体的最顶层是高管团队。

不可否认,企业内部的划分是非常精细的,有工作岗位,有具体的业务流程等。如果没有这样的划分,就没有办法把很多的人组织起来。

但是,一旦分工很细,就容易失去整体性。因为每个人只能保证自己这个“局部”,至于它能不能带来总体的效果,他是不知道的。所以,整体性必须由管理者来完成,而高管则要负责整个公司的整体性。

第三,长期性。

企业是一个致力于永续经营的组织,而不是一个随时成立又随时解散的项目,它要把资源配置于永久的未来当中。但是,大多数人只为现实的绩效负责,我们怎样能让他对未来负责呢?

比如,企业要实现未来的成长,是基于今天的创造,而今天的创造是未来的前置条件。但是,不是今天所有的工作都具有未来意义。要进行具有未来意义的创造,就需要高管团队做一些前置的准备——这就是长期性。

第四,矛盾性。

什么是矛盾性?指导企业有很多理论,但是,每一种理论都很难指导具体的工作。

比如,企业是多元化好,还是专业化好?不同的管理学著作也有着不同的建议,有些人会强调专业化,告诫我们一定要聚焦,而另一些人则会提出不同的意见,指出有哪些企业没有实行多元化,但通往成功的大门却在其聚焦的领域关闭了。

而组织里存在很多矛盾,不断地需要我们去处理,而高管就是要从中做出平衡的人,有时候要在矛盾中取舍,有时候则要在对立中统一,实现矛盾的共存。

三、打造真高管团队,淘汰伪高管

能够带领公司实现组织进化的高管团队,才是有竞争力的高管团队,才是“真高管团队”。

1.真高管团队,四层含义

第一个是“真”才实学。现在是一个充满机遇的时代,很多创业公司的高管是被机遇推到高管位置上的,能力上未必和职位匹配。

第二个是“真”情实感。高管在高管团队内、在公司内投入真情实感,不是职场套路,不是逢场作戏。

第三个是追求“真”理。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时候,不能是高管个人之间的义气之争,权力之争,这都是内卷,我们说的追求真理是在探寻解决方案的时候,要看到外部竞争、客户价值、长期利益,这些是真理。

第四个是“真”第一团队。很多公司高管团队是最不像团队的一个团队,因为高管个人能力很强,独当一面,很多时候在做事的时候未必需要其他高管的过多协作,自己带领一个团队作战。

这时候,高管很容易把自己下辖的团队下意识的当做自己的第一团队,并没有把创始人或者一号位领衔的团队当做自己的第一团队。

他在自己下辖的团队中是很舒服的,他说了算,他统筹资源调度,成就感更高。如果没有人用场景捏合这个第一团队,公司的竞争力会受到影响。

 

2.打造真高管团队,从七大要素发力

高管团队的进化有什么方法?首席组织官有一个打造真高管团队模型。

这个模型里面有七个要素:一号位(CEO)、外部适应性、真高管、使命愿景价值观、场域、共同语言、复杂关系。

① 一号位

七个要素中排在第一位的是一号位。作为一号位,你可以在自己身上用力,因为在高管团队的有效性上,一号位的影响基本占到50%以上。你做好了,自然能够吸引同频的人。一号位的进化能力,决定了能否吸引到高量级的人才。

② 外部适应性

高管平时工作的导向是以一号位为中心,还是以客户价值和外部竞争为出发点,这是差异很大的。牵引我们决策的应该是客户价值和外部竞争,而不是内部权力之争,个人义气之争。

做决策要向外看,以客户为中心,而不是以一号位为中心,以领导为中心。

另外,一团和气的高管团队,就离落后和出局不远了,那种表面的和谐是不能带来竞争力的。

真正有竞争力的高管团队,张力是常态,吵架很正常;当然,这里的吵架不是人身攻击,更多的是争论,是深度讨论。最终基于外部适应性的考虑,大家彼此让步,达成共识。

外部适应性引领着整个高管团队,甚至是牵引一号位,我们到底以什么作为整个公司和整个高管团队成败的考量,不是自嗨,而是能够在外部竞争当中取胜,能够适应外部环境变化,能够持续的获得一个个阶段性的胜利。

③ 共同语言

高管团队的共同语言,就是“高管团队要有思想纪律性”。什么意思呢?

有的高管团队中每个人都挺牛的,都是智商130的人,但是因为没有思想纪律性,没有共同的语言和框架,他们讨论一些复杂问题的时候,每个人用自己的套路解决问题,集体智商会降到90。很难达成一致,没有办法形成有效决策。

反过来看有一些公司高管团队没有那么鲜亮的个人,他们个人智商水平也许在100左右,但是每个人都愿意做出让步,愿意用一个共同的相对最优解的思维框架去解决问题,不但高效,还将集体智商变成了110。

④ 使命愿景价值观

让高管团队成为事业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

⑤ 场域

场域就是团队氛围,好的场域能让好的决策产生,能滋养高管,让高管的能力和能量得到提高,就是我们所谓的“天地之大德曰生”。

⑥ 复杂关系

有一些公司高管团队当中有“不可讨论之事”和“不可辞退之人”,这种状态很容易造成高管团队成员之间的隔阂。

四、所有团队问题,
归根结底是CEO出了问题

“问题出在前三排,根子还在主席台”,这是组织管理中的一句俗话。树死一定从树梢开始,一个企业的发展瓶颈一定在上面。

当一个团队充满了伪高管,往往是企业文化和CEO出了问题。这就要求CEO不仅会识别真高管,还要保持自我修炼:

 

1.自省自驱

要做到自省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既要体会成就之后的自豪,又要不断自省,同时要自驱、自控、自律、自强。

优秀的CEO一定不是被逼着做事,更多是出于一种大家对某种事情的追求。

 

2.尊重差异

一个团队当中一定有不同的人,但这种差异最好是能力上的差异,价值观上要趋同。价值观相同、能力各异的一群人,才能做好事情。

要尊重差异,尊重每个人的想法,有不同的方法和路径。

 

3.追求卓越

CEO不能趋于平庸,始终要看到那个最好的,追求那个更好的。哪怕自己做到最好,还要想得更好。

 

4.向内归因

对于CEO来讲:归因向内,是组织和个人进步的起点。

归因向内是什么呢?就是一件事出来了,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一个企业所有的问题,归根到底都是CEO出了问题。

作为CEO怎么办?要自己去反省,先想自己的问题,不要先想着别人的问题。

能成功的人和不能成功的人,最大的区别是能不能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找到原因之后,再找方法就容易了。

先改变自己,先让自己发生变化,组织才能发生变化,团队才能发生变化。

 
免责声明:
本站所提供的文章资讯、图片、音频、视频来源于互联网及公开渠道,仅供学习参考,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通知我们,我们会遵循相关法律法规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


 
[ 企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