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县祥凤寨水库工程鸟瞰图
水利部副部长周学文(左二)一行在市长杨自力的陪同下调研我市河长制工作
安居区常理大洞村山坪塘整治
水“润”民心
——2017年遂宁水务工作纪实
“天保过去靠‘天保’,人口饮水要远挑,遇到天旱水如油,给钱无人愿意挑。”大英县天保镇曾流传这样的民谣。
但民谣中的情景,随着我市安全饮水工程的实施早已一去不复返了。如今,农村家庭也通了自来水,人们再也不用去很远的地方挑水吃。
市水务局党组书记、局长罗腾亮表示,仅去年我市就解决和改善19.5364万人的农村饮水安全,完成了目标任务的129.4%。
管中窥豹。刚刚过去的一年,我市以新时期治水思路为引领,进一步夯实水务基础设施建设,加快“6+2”骨干水利工程、水生态文明建设,深化水务改革,依法治水管水,努力开创了治水兴水新局面,取得了“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新成效。
新成效:19万余农民吃上“放心水”
农村饮水安全与农民的切身利益联系最直接,影响他们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
金元、通仙、天保不但是大英县偏远乡镇,还是有名的“旱山村”,供水矛盾突出。天保镇六旬老人廖发光笑着说:“如今,家家通了自来水,自来水接到灶台边,热水器接到洗澡间,这都得感谢党的好政策。”来自老百姓朴实的话语,折射出了大英县乡村接通自来水后翻天覆地的变化。
廖发光只是我市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以来,数以万计的受益群众之一。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市在推进安全饮水巩固提升工程中,以解决建卡贫困人口饮水不安全问题为重点,积极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2017年共建成供水工程1555处,完成投资3587.79万元,解决和改善饮水安全受益人口19.5364万人。其中,解决建卡贫困人口饮水不安全问题1.9444万人。
在聚焦民生水利中,市水务局还着力建设“五小水利”工程,抓产水配套项目,在每个区县打造产水配套、水肥药一体化示范片,加快构建了保障民生、服务民生、改善民生、惠及民生的水利发展格局。
新机制:补齐水利工程建设“短板”
隆冬时节,大英县祥凤寨水库建设现场如火如荼,工人们正在抢抓工期,加紧施工。
站在高处,祥凤寨水库已具雏形,鸟瞰湖内是一幅令人憧憬的图画:青山绿水绕水库,涓涓流水润心田。伴随着这一骨干水利工程的快速、稳步推进,这样的憧憬正逐渐变为现实。
罗腾亮表示,去年,我市骨干水利工程超额完成投资任务,“6+2”骨干水利工程共完成年度投资16.77亿元,完成年度目标的108.9%,累计完成投资33.09亿元。其中,安居区毗引一期工程累计完成72%,安居三仙湖水库工程累计完成96%,大英祥凤寨水库工程累计完成97%。
“6+2”骨干水利工程的全面高效推进,与我市构建的现场会议制度、每月巡查制度、定期通报制度、问题整改约谈制度、奖惩制度等五项工程推进新机制不无关系。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去年市水务局先后多次组织召开骨干水利工程推进会、水利工程投资计划执行会议,对工程进度、质量、安全进行督促和推进,实现了重点工程的高效推进。
此外,我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累计完成水利投资26.55亿元,同比增长5.9%,实现新增和恢复灌面18.96万亩,发展节水灌面5.14万亩,为农业农村生产打下了坚实基础。更值得一提的是,在2017年度全省农建考核评比中,我市荣获水利项目、农建综合项目二等奖,均排名全省第三,创历史最好成绩,受到省政府农建指挥部通报表扬。
新典范:水生态文明建设成样板
行走在涪江两岸,原来设置的河道管护公示牌有的模糊不清,有的早已破损不知所踪,有的河段仍有被侵占的现象……这是2017年初,我市水务部门在对河道的摸底调查中发现的真实情况。
但这样的现象,已随着我市河长制工作的推进成为了历史。现在,包括涪江在内的我市每一条河湖,在其显著位置都竖立了河长公示牌。“河长”的姓名、责任部门、监督电话都显示在公示牌上。
我市在全省率先将河长制延伸到村,建立了市县乡村4级河长体系,全市共设立河长2875名,实现了全覆盖。与此同时,率先建立实行人大、政协监督员及联系部门制度,创新基层服务体系,创新“互联网+河长”和“河长+警长”工作机制。我市河长制工作不但走在全省前列,还赢得了《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主流媒体的点赞。
我市正在积极创建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指标体系共包含6个方面内容,共计21项指标。目前,已有13项达到或超过试点考核指标要求。我市还作为南方片区代表在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推进会上作经验交流发言。
除此之外,我市率先在全省启动了水保天地一体化监测建设工作;在省级2015年度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落实情况考核工作中,排名全省第三;市水务局主办的6起环保督察案件,均按要求全部办结,一次过关,群众满意率100%。
我市还积极编制推进水利规划,提升依法治水能力,抓好水务行政审批。深化水务改革,启动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进一步增进水务发展活力,积极推进水利支持幸福美丽新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