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实现“工程节水”。投资10亿元,完成以璧南河大灌区、大沟中型灌区为重点的灌区节水改造与续建配套工程,有序推进三大基地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建设,力争完工后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5以上;着力抓好水土保持生态示范工程建设,进一步强化水土流失治理,继续推进水系绿化工程和水源保护工程建设,配合镇街完成水系造林面积2万亩以上。着力抓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突出民生水利,充分发动群众兴建山坪塘、提灌站、渠道、水池等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完成各类小型水利建设项目7000余处,新建小型水源工程800余处。
二是实现“科技节水”。加强科技创新,促进节水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实施。例如,针对农业这一“用水大户”,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实现水分和养分的综合协调和一体化管理,提高水肥利用效率;以管道输水灌溉、喷灌、微灌、滴灌、地面灌溉代替传统的漫灌,大力推广农业节水增产新技术。目前,已建成璧北蔬菜基地、璧南苗木基地、璧西水果基地等高效节水农业示范区共5个,大幅提高了农业节水技术的覆盖面。
三是实现“结构节水”。节水,不仅仅是拧紧水龙头那么简单,需要从经济社会发展的视角,全面贯彻节水优先的理念,以不可逾越的“三条红线”倒逼资源管理和绿色发展的变革,开展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发展节水产业。璧山区的节水型社会建设突出了生态型、节约型的特色,璧山区委区政府除倾力打造集防洪、排涝、蓄水、灌溉、观赏等综合功能为一体的璧南河水利风景区,建设一流的人居环境外,还牢固树立“与水共生、依水发展”的理念,提出城市发展一切为水系让路,杜绝对环境有污染的企业和项目,并围绕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医药食品等支柱产业加强节水,强化减排,关停一批高耗水、重污染的落后企业,着力发展低耗水、高附加值产业,在促进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尽量控制用水刚性需求;以节水促减污,以限排促节水,全区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5%以上,中水回用率达到50%,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循环利用取得实效。
四是实现“制度节水”。璧山区大力推进建设项目节水“三同时”管理制度,对新建、扩建和改建项目进行节水评估,并要求配套建设节水设施;稳步推行居民生活用水阶梯水价制度,落实超定额取水累进加收水资源费政策;全面加强节水监督管理,对年用水量100万立方米以上非农业取水大户实现在线监管;健全水流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投入水土流失防治专项资金,用于库区及其上游水土流失治理。建立水功能区限制纳污制度,完善监测预警监督管理制度,严格控制入河湖排污总量。
通过实施以上有效措施,目前,璧山区年用水总量控制在1.2亿立方米左右,其中工业和生活用水为0.561亿立方米;全区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4928;全区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率为6%以上;城乡居民家庭节水器具普及率明显提高,节水型社会建设格局已初步形成。 来源:华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