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港油田供水公司生产服务及公务用车需求日渐增大,而职业驾驶员仅14人,用车难问题显现。
补
大胆探索车辆管理新模式,从“日租”到“时租”,彻底盘活人力和车辆资源。
因
近年来,这个公司职业驾驶员老龄化严重,结构性缺员导致运力不足。
果
车辆使用效率有效提高,运力紧张得到解决,运行成本明显下降。
2016年年初,大港油田供水公司车队又有2名职业驾驶员办理退休手续,这个拥有600余人、7个机关科室和12个直属及基层单位的企业只剩下14名职业驾驶员。这意味着,即使车队所有驾驶员全部上阵,除去生产应急固定用车、公司领导及机关科室基本公务用车外,分到每个基层单位的车辆已不足1辆。每天,这个公司网上用车管理平台上沟渠巡查、供水管线巡检、往来施工现场和设备设施用车申请都紧紧排着,车队调度员焦头烂额,只能应对紧急情况派车,严重影响企业日常工作。
为缓解“用车难”局面,这个公司多次召开分析讨论会,研究最适宜目前生产经营需要的车辆管理模式,探索如何在现有人员构成情况下,既保证公司整体用车需求,又不增加运营成本,同时提升车辆服务质量。
如何实现“一箭三雕”?这个公司车队经过调研,将“出租车”管理概念引入,进一步管控各单位的实际用车需求。各用车单位根据每天的实际需要进行“租车”使用。作为经营实体,各单位“租车”费用计入生产运行成本。“租车”模式运行后,各单位开始严格计划自身用车需求,根据轻重缓急,将事情拼凑起来再开展租车,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车队运力。
“租车”管理模式运行一段时间后,新的问题又出现了。由于实行“日租”模式,有些单位用车时间只有半天,其余时间导致闲置,可其他单位有新的用车需求时,又无车可用。与此同时,驾驶员出车积极性和服务质量也有待提高。
供水公司车队再次大胆对现有车辆管理模式创新,改“日租车”为“时租车”。经过这个公司经营计划、生产协调部门及车队到兄弟单位“取经”调研,这个公司完善相关配套管理制度,科学调整基层单位、机关科室内部运费指标,整合现有车辆和驾驶员资源,“时租车”模式正式上线运行。
各单位按照小时申请用车,车辆完成任务后返回车队,执行下一个任务,有新用车需求的单位可以临时申请用车。“‘时租车很拉风’。以前驾驶员全部出动也难以满足用车需求,现在车辆出现闲置,却超额完成工作任务。”车队队长冯建敏说。冯建敏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在一个月时间里,车辆出现半天闲置的有25辆次,整天闲置的有41辆次,仅有4天全部出车。
整体出车频率的降低,一方面提升了单车的利用率,另一方面可以使驾驶员得到充分休息,提高安全系数。“时租车”管理试运行期间,这个公司车队生产运输用车累计1.936万公里,较去年同期减少1231公里;油料单耗较去年同期下降1.25个百分点,预计全年可降低油料成本约5万余元,同口径内部运费成本下降18.49万元。 来源:中国石油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