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水表信息网!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企业资讯 » 企业理念
 
企业理念

郑州市水务局长史传春:将五大理念落实到郑州爱水行动中

字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3-22  浏览次数:416
     今天,是第二十四届“世界水日”,3月22日~28日是第二十七届“中国水周”。就“落实五大发展理念,推进最严格水资源管理”这一主题,郑州市水务局党组书记、局长史传春接受了记者采访,对相关问题进行了阐释。

记者:每年的主题都不一样,今年“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的主题是什么?

史传春:联合国确定今年“世界水日”的宣传主题是“水与就业”(WaterandJobs)。我国纪念2016年“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为“落实五大发展理念,推进最严格水资源管理”。

记者:“五大发展理念”如何落实到郑州市的水务工作中?

史传春: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以“五大发展理念”为统领,以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为抓手,全力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五大发展理念”中,我认为“创新”居于首位。近年来,郑州市的水务工作一直在围绕“民生水利”和“全域水系、循环水系”理念实践创新。一是坚持以人为本,突出民生水利,确保粮食安全、人民群众饮水安全和水生态环境安全。二是坚持节水优先,以水资源高效持续利用为核心,以转变用水方式为主线,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三是坚持空间均衡,突出人水和谐,通过科学调水,使经济发展与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相适应。四是突出系统治理,从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出发,把治水、治林、治田有机结合起来。五是坚持两手发力,突出改革创新,一方面,发挥好政府的主导作用,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科学制定用水效率体系,逐步实现水资源占补平衡;另一方面,发挥好市场机制作用,创新水利建设投入机制,吸引企业和社会资金参与水利建设、管理和运营,引导经营性水利逐步走向市场,使水资源变成资本。总之,通过行之有效的措施,着力打造优美的水生态环境,让广大市民共享水利改革发展的成果。

记者:您多次提到“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郑州经验”是什么?

史传春:2014年以来,郑州全市基本建立了覆盖市、县两级的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框架体系、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控制指标体系和监控评价体系。每年对各县(市)、区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进行考核,并将水资源管理控制目标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三条红线”是指:一是控制用水总量红线。把水资源条件作为区域发展、城市建设、产业布局等相关规划审批的重要前提,以水定城、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否决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高耗水、高污染的建设项目。二是用水效益控制红线。把节约用水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活生产全过程,继续推进节水型企业(单位)、社区、灌区、校园等创建活动,建成一批规模化、高水平的节水载体,将用水效益控制目标提高到省政府下达给郑州市的目标范围。三是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完善水功能区监督管理制度,建立水质达标体系,加快污水处理厂建设和提标改造,不断提高污水处理率和处理深度。

记者:在“控水”的基础上,郑州如何利用宝贵的南水北调水?

史传春:通过采取“百日会战”等举措,2014年12月15日,我市实现了配套工程与干线工程同步通水。目前,我市通水水厂主要包括刘湾水厂、柿园水厂、白庙水厂和新郑一水厂、新郑二水厂、航空港区一水厂、荥阳水厂、上街水厂,日供水量约85万立方米。截至2015年12月底供水2.5亿方,650万市民饮用上甘甜的丹江水,市民普遍反映丹江水口感好、水垢少。中牟水厂预计5月份投入使用,届时,郑州规划的10个受水水厂除航空港区二水厂外都将在2016年上半年内实现通水目标。

记者:我们知道南水北调通水后,将原来过度超采地下水的自备井封停也很重要,郑州的地下水“压采工作”进展怎样?

史传春:2016年市政府出台了《地下水压采实施方案》,计划经过3~5年的努力,对郑州市禁采区、限采区和严重超采区范围内的地温空调水源热泵井、开采地下水的公共供水水源井、自备井等实施压采封停,一律停止取用地下水,完成省政府下达我市的压采任务。截至目前,全市已经关停自备井324余眼,年减少深层地下水开采1000多万立方米,取得了很好效果。

记者:去年我省公布了《全省地下水禁采区和限采区范围》,这次水资源管理权限调整对郑州有什么影响?

史传春:综合考虑替代水源条件、超采程度、重点基础设施和重要文物保护等因素,划定郑州地下水禁采区范围和限采范围。郑州市建成区内200平方公里的面积划定为禁采区;行政区内562平方公里的面积划定为限采区。这对加强水资源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按照国家、省“简政放权”、市政府“五单一网”和依法行政的工作要求,依照法定程序,自2016年1月起,将原属于市内五区的水资源管理权限返还到各区政府,同时,通过委托形式将四个开发区区域内的部分水资源管理权限,由开发区管委会行使。郑州市级移交和委托的职能主要涉及水资源管理中的取水许可、水资源费的征收和管理、计划用水管理和水行政执法监察等四项。

记者:请您谈一下郑州市生态水系的建设目标是什么?

史传春:2006年,郑州启动了生态水系建设;2010年生态水系通水,初步实现了“水通、水清”目标;2013年,郑州成功入围全国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

在此基础上,按照“全域水系、循环水系”理念,我们启动了《郑州都市区生态水系全面提升工程规划》的编制和实施。总体建设目标是:以水生态文明建设为统领,以建设“水源优、河湖通、清水流、沿岸美”的美丽郑州为目标,坚持“统筹、生态、循环、节约”的原则,突出水源地建设、水污染治理、城市防洪、重点区域水景观建设四个重点,进一步推进河湖库渠水系连通,加强水域保护和水生态修复,为建设全国重要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及最佳宜居环境城市提供强有力的水利支撑。计划总投资388亿元(不包括截污治污工程),实施完成后,郑州市水域面积将由33.45平方公里增加到139.73平方公里,水域面积率达到3.9%。

记者:郑州市凭借哪些特点入围“全国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

史传春:郑州市是水利部确定的45个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之一,我们力争通过创建全国水生态文明试点城市,实现水功能区水质明显改善、用水总量有效控制、用水效率和效益显著提高的目标,形成“水源优、河湖通、清水流、沿岸美”的健康水生态系统。

(一)水源优。建立起引黄水源、南水北调中线水源、污水处理厂再生水源三大水源体系,确保我市生态水系水源充足。

(二)河湖通。陆续实施须水河、索须河等河道疏通工程;通过建设调节水闸,使贾鲁河等河互通,与南水北调总干渠相互呼应,形成郑州市环城水系;重点推进贾鲁河生态水系综合治理,带动郑州市各区及各县市沿河流域的河湖连通。

(三)流水清。加强河流湖库水质水量联合调度,促进水体流动和水量交换,利用中水和置换出的黄河水,恢复河流生物多样性,为本地鲤鱼生存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实现河流“长流水、流清水”。

(四)沿岸美。建设河流湖库生态岸线,以50米~200米为控制界线,采用生物技术护岸护坡,按照“自然、立体、适生”的原则建设生态廊道,改善郑州市河湖生态环境,同郑州市“绿城”美称相呼应。

记者:围绕保障都市区生态水系工程持续、健康发挥效益,郑州市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哪些成效?

史传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建立健全管理机制。大力推行“水长制”和“河长制”,由市水务局等供水单位主要负责人任“水长”,负责水源调度,沿线各县(市)、区、管委会主要负责人任“河长”,负责截污治污、垃圾清运和违建拆除,完善了河道管理机制。

二是开展了水清河美行动。2015年,郑州市开展了“水清河美”行动,对城区贾鲁河等7条主要河道进行集中整治。全年调水1.6亿立方米,比2014年多了一倍的水量,根治沿河排污口137处,有效维护了河道清洁健康的自然生态。

三是提高人居环境质量。经过近几年的努力,都市区全域生态水系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城市人居环境质量得到很大提升,为广大市民朋友提供更多的碧水蓝天。

记者:郑州市生态水系运行管理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城区河道仍存在“时清时不清”的现象,是什么原因所致?

史传春:由于城市建设上的某些历史原因,河道水质仍存在“时清时不清”的现象,主要是:在非汛期,河道生态用水量充足,雨污水排入河道较少,水质达标,清澈通透;在汛期,由于雨水排放和污水排放系统没有彻底分离,造成雨污混流,污水排入河道,正常的生态用水也无法稀释污水,导致水质浑浊;同时,城区河道基本都是硬化河底,河水得不到自我修复;城市建设进程加快,跨河建筑物增多等,也不同程度导致河水不清。随着都市区生态水系截污治污工程的不断推进,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河水“时清时不清”这一问题,将会得到有效改善,河道清水长流的目标也会得以实现。

记者:对全社会共同携手打造“全国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有哪些倡议?

史传春:我认为,创建“全国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不仅要重视工程建设,抓生态修复,还要大力开展水情教育,动员全民积极参与。借此机会,我代表郑州市水务局向社会公众提出倡议:一要争当节水爱水护水的宣传者,引导更多的人加入到节水爱水护水队伍中;二要争当节水爱水护水的志愿者,引导市民、用水单位养成不向河道乱排污水、乱扔垃圾和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三要争当节水爱水护水的践行者,杜绝“跑冒滴漏”,杜绝“长流水”,推广使用节水新技术、新产品,提高节水效率。

让我们积极行动,从现在做起,处处注意节水、时时自觉爱水、倾心倾力护水,实现“水源优、河湖通、清水流、沿岸美”的郑州市水生态文明建设目标。

郑州市水事违法行为举报受理单位:郑州市水政监察支队,举报电话:0371-67433110。  来源:大河网-大河报
 

 
免责声明:
本站所提供的文章资讯、图片、音频、视频来源于互联网及公开渠道,仅供学习参考,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通知我们,我们会遵循相关法律法规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


 
[ 企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