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我反映的问题这么快就解决了,必须点赞!”近日,武隆县白马镇板桥村村民夏祥权向市水利局值班室反馈:“我反映的人行路和排水沟质量问题已解决,十分满意!”
群众究竟需要怎样的服务?工作中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带着这样的问题,市水利局在“三严三实”教育活动中强化问题导向,通过多种方式找到工作的薄弱环节,从而有针对性地改革和完善工作,提升了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借别人的脑,找自己的“茬”
与很多机关单位一样,市水利局机关值班电话一度也是群众“吐槽”的地方:原有的机关值班电话由全体干部职工轮流值守,天天交接,既不专业也不连续,导致群众来电反映的事情常常不能在第一时间得到满意答复,甚至偶尔还出现漏接、漏岗等情况。
“自己能发现的问题都整改了,我们欢迎别人来‘找茬’,帮我们发现问题、改进工作。”市水利局局长王爱祖坦言,在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政府职能等许多情况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群众对机关服务的需求也在不断更新和提高,这就需要打开大门、敞开心扉,多方征求意见,找到需要改进的薄弱环节,尤其是群众的新想法、新需求。
去年6月以来,市水利局办公室通过打电话、发短信、开座谈会、书面征求等多种方式,“追着”收集各方意见13次,征求对象包括上级领导、基层干部、内部职工、来访群众等,内容涉及内部管理、制度建设、便民服务等,共收集各级各类意见建议37条,大到机关管理制度建设,小到楼层指示系统设立、食堂改造等。
王爱祖说:“征求意见的实质就是借助别人的智慧、改进自己的工作,所以我们欢迎别人揭我们的短、找我们的茬。”
问题在哪里,出路就在哪
“问题发现一个,就必须整改一个。”王爱祖称,问题在哪里,改革的重点就在哪里,工作的亮点就在哪里。基于这样的认识,市水利局没有把找到的问题当成“包袱”“累赘”,反而当成一个个“宝贝”,安排专人负责,一项项地落实整改。
以值班室制度建立为例,该局专门成立了政务值班室,抽调专门的人员值班,这些人员对值班流程了然于胸,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能够第一时间进行处理并追踪督办。每当有群众来电,立即书面记录,能办的马上办,不能马上办的立即转有关区县或单位办,基本做到了群众来电“次次有人接、事事有记录、件件有回音”。
正因如此,夏祥权向市水利局值班室反映问题后,市水利局第一时间通知了武隆县水务局,县水务局立即带领业主单位武隆水务(集团)有限公司到现场查看,要求施工单位对不足之处进行整改,很快解决了实际问题。
市水利局办公大楼从2003年投用至今,一直没有设立指示牌,“找得到楼、找不到门”是其真实写照。听到群众的这个意见后,该局立即在办公大楼的大厅、电梯里、各楼层过道、各办公室门口均设置了指示牌,让前来办事的群众一目了然,找得到人、办得成事。
改当前问题,建长远制度
“整改问题不能‘见子打子、头痛医头’,还应反思运行机制,完善办事流程,否则问题就会层出不穷。”王爱祖说,整改问题的过程,就是不断优化管理制度和办事程序的过程,更是培养机关干部正向思维和良好习惯的过程,让整改问题产生长远效应。
今年,一名群众因信息公开问题,把市水利局告上了法庭。市水利局虽然最后赢了官司,但以此为突破口,以政务网建设为载体,完善政务公开机制,系统推进政务公开工作,清理了23个“僵尸”栏目,还分解任务落实责任,变之前“1个部门”负责的孤军作战,为“31个部门”共同负责。1个人干的事变成31个人干,效果十分明显:栏目更新率同比增长了60%。“更可喜的是,之前每月的政务公开通报中,总有几个处室、单位表现不好,但持续一年后,几乎100%优良。”王爱祖说,这不仅形成了一套完善的制度和流程,也促进干部养成良好的意识和习惯。
国家行政学院政治学部教授舒绍福认为,市水利局这种不回避矛盾,换个角度找问题、跳出问题改问题的做法,不仅可以看得更多、更全、更透,拓展机关服务空间,而且可以变外部压力为内部动力,激发机关活力。 来源:重庆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