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稳步推进旧管网改造工程
|
|
|
平潭分公司揭牌仪式
|
|
|
潼湖S120省道DN1600管道施工
|
|
|
潼湖水厂首期工程全景
|
投资6.13亿元建设潼湖水厂首期工程、投入超过2亿元建设新区供水管网、投入1.42亿元改造老城区旧管网……近年来,惠州市供水公司大手笔筹划,大手笔布局,大手笔建设,建设新水厂,改造、扩建老水厂,建设新管网,改造旧管网,推动供水一体化,打造出了惠州供水新格局。
建设新水厂
近年来,随着惠州仲恺高新区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对城市供水体系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由于惠州市原有的自来水厂均建在北部片区,不利于该片区的用水保障。为保证该片区用水需求,根据市政府的要求及城市供水发展总体规划,2011年底惠州市供水公司在仲恺区启动新建潼湖水厂。
经过2年多的建设,总投资6.13亿元(包括全长10.8公里的出水管道)的潼湖水厂首期工程于2014年7月建成投产,解决了市区南部用水问题。因为采用国内乃至国际先进的水处理工艺,整个工程将取水、净水、供水、污泥处理有机结合在一起,厂区出水能达到直饮水标准。
潼湖水厂的建成,使市区日供水能力提升至90万立方米,同时其与惠城中心区原有的3座大型水厂形成南北互补,并以观洞水库作为备用水源,不但提高了市区的供水保障能力,优化了供水格局,同时进一步提高了供水应急保障能力。
除了新建潼湖水厂之外,近10年来,该公司还先后投资3000万元和1.22亿元,实施了桥东水厂改造工程和江北水厂二期20万吨/日扩建工程。
铺设新管网
为优化管网布局,保障区域性供用水需求,近年来,惠州市供水公司在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水厂建设的同时,也加快城市新建成区的管网建设,累计投入超过2亿元建设供水主管道,实施了南三环供水主管、南部供水应急供水管道、陈江五一大道供水主管、惠民大道供水主管、惠博路供水主管、金山大道供水主管、四环路供水主管、文头岭横三路供水主管、江北水厂二期出水管、惠大高速5标段及6标段供水主管、北三环供水主管、新华大道供水主管等管网的建设,优化了管网布局,保障了区域性供用水需求,管网的建设使服务范围逐渐扩大。
据悉,目前市供水公司服务范围已扩展至惠城区和仲恺高新区中心区,以及惠阳永湖、良井、平潭片区,供水范围370多平方公里,日供水能力92.7万吨,服务人口逾130万人,约占全市总人口的三成。
改造旧管网
为保障城镇居民用水和饮用水卫生安全,节约水资源,惠州市供水公司对市区严重老化、残旧、暗漏、堵塞,影响到用户用水的供水管网进行实施改造。市区旧管网改造工程是市重点项目,工程涉及市区250多条道路的残旧老化、漏耗严重的供水管道。自2005年起,市供水公司每年投入逾1000万元实施旧管网改造,使老城区用户的用水水压和水质逐渐得到改善。截至2014年底,已累计投入管网改造资金约1.42亿元。
供水一体化
2013年以来,惠州市供水公先后接管了永湖、良井、平潭、芦洲等区域的供水市场。在该公司接管前,当地普遍存在供水管道老化、水处理设施陈旧和生产工艺落后等问题,导致水压不足、水质缺乏保障及高峰期用水困难等状况,管道漏水、堵塞等现象时有发生,已越来越难以适应城镇化的发展要求,无法切实满足当地居民的生产及生活用水需求。随着惠州市经济社会的发展,总体而言,乡镇供水规划滞后,不适应当前的发展形势,各乡镇供水企业各自经营、分散管理,其检测能力和供水服务无法适应需求等短板凸显。
为提升上述区域的用水质量,惠州市供水公司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改造各乡镇水厂落后的生产工艺,完善输水管网、建设新的水厂等。此外,还通过优化管网布局、实施旧管网改造、强化水处理工艺、健全内部管理、提升水压水质,提高供水服务质量等一系列举措,改善永湖、良井、平潭区域水质及水压状况。据悉,该公司已投入700万元用于水厂工艺升级和管道建设,短期内还需投入约600万元。 来源:网易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