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中国水务企业基本上以行政区划为单位,各自为政,单独经营,缺少集团化的技术指导优势和规模效应。为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深圳水务集团打破常规,积极落实市国资委“走出去”战略部署,从上世纪90年代即积极探索异地发展,并于2005年成立水务投资公司作为平台,践行“外溢型”发展战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截至2014年底,深圳水务集团为全国超过2000万人提供水务服务,生产经营主要指标在全国同行业中位居前列。旗下水务投资公司总资产33.46亿元,净资产12.60亿元,供水能力达176.25万吨/日,污水处理能力达82万吨/日,服务人口800万人,将供排水的“深圳质量”复制到全国7省24个异地项目。2014年,水务投资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92亿元,利润总额9674万元,相当于“再造”了一个当年的深圳市自来水公司。
■ 深圳特区报记者 方胜
通讯员 余艳 周婵婵 文/图
打破行业常规坚决实施“走
出去”战略
深圳水务集团的前身深圳市自来水公司,是原特区内6家自来水供水企业之一。自来水行业虽然有特许经营的保障,但这一定程度上也成为水务企业发展壮大的阻力。“地方性的国企要发展、要壮大,必须要打破区域性的界限,要把经营范围从地方扩展到全省乃至全国。”在这种思路下,1993年,深圳市自来水公司与坪地镇政府合资创建内联供水企业——坪地自来水公司。经过不到两年的运作,坪地自来水公司就成为“全国农村百佳水厂”之一。
虽然只是刚刚跨出经济特区边界、拓展异地经营的一小步,但坪地自来水公司的成功却带给了原深圳市自来水公司莫大的信心。上世纪90年代末期到2000年初,中国水务市场逐步迎来了开放。法国得利满、中法水务、威立雅,德国柏林水务等世界水务巨头纷纷进入中国。地方政府引进资本、改善经营结构成为趋势。2003年,在深圳市委市政府的主导下,深圳水务集团引入法国战略投资者威立雅和北京首创进行了产权主体多元化改革。
实力更加壮大、视野更加开拓的深圳水务集团一方面立足自身改革、引资,一方面也瞄准更广阔的市场,制定了“立足深圳、面向全国,打造中国水务行业旗舰”的目标,稳健加大从地方性水务服务商向全国性水务服务商发展的步伐。焦作水务公司就是这一发展举措的典型案例。
原焦作自来水公司作为一家老国企,债务负担重、管理水平低下、技术设备老化,与焦作城市发展不能同步,成为城市发展的瓶颈因素。这种局面下,焦作市政府主动找到了深圳水务集团,希望引进合作伙伴,带来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提高自来水公司的运营水平。2003年,焦作市政府与深圳水务集团正式签约,合资成立焦作水务公司有限公司,经营全市市区内的自来水业务。
深圳水务集团精心调研,认为焦作水务采用深层地下水供水,水质优良。然而人员负担很重,日均30万吨的供水量却有1400多名员工。而当时的深圳水务集团日供水160万吨,人员也仅仅2000人而已。因此,对焦作水务的改造重点不是输出资金,而是输出管理。
一方面,焦作水务大力开展新业务,分散了大量原来闲置的人员,让人才发挥了能量,盘活了人力资源;另一方面,焦作水务大力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供水保障率和服务满意度逐年提高,真正做到“让政府放心,让群众满意”。
国家建设部的有关会议,把深圳水务集团在焦作水务公司的实践总结为“焦作模式”,向全行业推广。其特点是通过股权改革,实现强强联合,打破区域垄断的局面;通过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带动落后地区的企业发展,提高全行业的管理水平;通过引进先进的技术和工艺,进一步提高城市供水的保障能力。
全国7省24项目铭刻“深
水”品牌
焦作水务的成功运营,进一步擦亮了“深水”品牌。很快,江苏常州、长兴等许多省市的水务项目也向深圳水务集团伸出了橄榄枝。
2004年底,深圳水务集团常州市城北污水处理厂正式挂牌。常州项目受到全国水务行业瞩目,因为这是全国第一个采取公开招标、TOT模式运营的污水处理厂,对水务行业改革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全国主要水务企业全部到场投标。十几家竞标企业中,既有外资巨头和上市公司,也有地方国企和民营企业。考核项目除了价格外,还有管理、业绩、运营方案等等综合考量。最终,深圳水务集团竞标方案在群雄中脱颖而出,力拔头筹。
为了更好地实现跨区域发展,2005年,深圳水务集团成立了深圳市水务投资公司,搭建起专门从事水务投资业务的平台,主要从事以自来水、污水处理设施为主体的城市公用事业投资,包括投资建设和经营城市供排水设施以及供排水项目运营、管理等。如虎添翼的深圳水务集团走向全国市场的步伐更快了:
2005年,深圳市水务投资公司相继成立安徽池州、江西九江、开平珠江、浙江长兴、江苏常州城北项目公司;2006年,首开全国水务行业之先河,将同一城市供水业务或污水业务打包后采用TOT方式投资运营;2007年,成立开平供水、宁国水务项目公司,水务投资获年度中国水业最具社会责任感企业称号;2008年,成立江苏江边、江苏句容、广东惠州项目公司;2009年,水务投资荣获年度水业十大影响力企业;2012年,成立山东滕州、枣庄项目公司;2013年,成立句容市黄梅污水处理有限公司;2014年12月,凭借“深圳质量”的名片——卓越的运营能力和优秀的品牌效应脱颖而出,成功中标国内首个PPP示范项目池州项目……
目前,深圳水务集团通过水务投资公司,在投资模式上不拘成规,分别采用了股权投资、BOT、TOT、PPP等多种模式,在河南、江苏、浙江、山东、江西、安徽、广东等7个省15座城市成功投资运营了24个水务项目,让“深水”品牌闪耀在神州大地。
秉持“让政府放心,让群众
满意”经营原则
深圳水务集团借助传统水务运营企业强大的运营实力和人才优势,在“共赢”与“以运营为核心”这两大投资理念下,逐步探索和形成了对外投资的“深水模式”。这一对外投资模式始终秉持“让政府放心,让群众满意”的原则,具有三个主要特征:
首先是把企业社会责任摆在优先位置,做地方政府的好帮手。深圳水务集团充分考虑地方投资环境、发展规划、劳动就业等,积极配合当地政府实施城市发展战略;不以减员降薪作为增效手段,妥善处理好国有企业经济条件下遗留下来的瓶颈问题;最大限度保证合资后水务企业人员队伍的稳定,形成符合现代企业运行的激励机制。
二是不断提升水务服务水平,做当地群众的好朋友。深圳水务集团整合当地水务企业后,加大投资、改造技术设备、完善管理制度,倾尽全力为当地市民提供更为高效、优质的服务,供水保障率、水质达标率、污水处理合格率等关键指标一贯保持高水准,为改善城市环境、繁荣当地经济、持续提升居民生活品质做出贡献。
三是通过改善管理、技术创新、挖掘经营潜力,做践行市国资系统“走出去”战略的好企业。深圳水务集团将后期项目整合作为并购项目成败与否的决定性因素来抓,长短期派驻、人才本地化相结合,安排当地管理人员、业务骨干等赴深圳本部培训,实现管理输出和双向交流。目前,7省24个水务项目投资项目全部盈利,实现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将供排水的“深圳质量”、“深圳标准”复制推广到异地项目,在全国水务行业中唱响了“深水”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