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水表信息网!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行业资讯
 
行业资讯

【视点】水价改革“优质优价”值得提倡

字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9-11-26  来源:中国水星  作者:中国水星信息员 覃斌  浏览次数:572
  11月4日,中国水星网登载了信息员柯艺的评论文章《客观存在的亏损就是涨价的第一理由》,旗帜鲜明地提出“客观存在的亏损就是公共产品涨价的第一理由。”斯言可谓理直气壮,说到很多同行的心里了,可在具体可感的调价实践中,这个“第一理由”究竟起了多大作用,实在令人狐疑。我们看到的往往是,看似理所当然的调价事件,操作起来却往往一波三折,跌宕起伏,变数频生。
  在今年11月2日召开的中国水协供水专业委员会信息管理部2009年年会上,不少与会代表认为,水价改革实则是供水企业、政府和市民三方利益的博弈过程,其过程具有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和敏感度高等特点,应有全盘考虑,在具体推进水价改革的过程中,供水企业应该努力改变以往一以贯之的“涨价补亏”的调价思路,从“优质优价”的角度,积极引导社会转变对水价改革的认识,如“听证会就是涨价会”,“逢听必涨”等,以全新的调价策略尤其是宣传策略,对公众进行主动有效的引导,积极寻求供水企业、政府和市民三方利益的契合点,以减轻调价的社会、舆论等各方面的压力,顺利实现调价。
  同行们都知道,水价改革的依据是国家供水价格管理有关规定,什么时候该调整,调整多少都有相应的条文规定,但具体的调价行为归根结底都是人为操作的,其中必然涉及利益相关方对供水企业和政府部门尤其是物价部门的信任问题。换句话说,水价改革不仅要考验用户经济承受能力,更要考验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如何让他们脆弱的心理承受能力变得坚强起来?那就要让他们对您充满信心。
  说到底,水价改革与街头施舍不一样,听证代表和广大市民估计不会象善男信女那样同情弱者。在他们眼里,从计划经济时代到市场经济时代,供水企业可能有各种不同的面目,但从来就没有弱者的形象——以前他们可能认为供水企业是吃拿卡要的“水龙王”;现在的定位,要么是“靠着垄断资源享受垄断利润的垄断企业”,要么说得好听而且公正点,就是“与消费者平等的市场主体”,靠着提供服务收取相应的回报。既然已享受着垄断利润,谁还会再掏自己的腰包养一个“胖子”?如果是“平等的市场主体”,自然就要讲求“物有所值”,“价格和价值相当”。
  因此,在水价改革的过程中,供水企业还真应该加强与用户的互动,让他们了解供水企业调价行为与其切身利益的相关性,寻找各利益相关方的契合点。从此意义看,“优质优价”的调价思路无疑是值得提倡的。
 
 
免责声明:
本站所提供的文章资讯、图片、音频、视频来源于互联网及公开渠道,仅供学习参考,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通知我们,我们会遵循相关法律法规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