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水表信息网!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行业资讯
 
行业资讯

【视点】理性认识社会对水价普涨的质疑

字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9-06-12  来源:中国水星  作者:高俊海  浏览次数:528
  中国水星网6月1日转载了某媒体对近段时期我国不少大中城市水费普遍涨价遭到社会质疑的一篇综述,其题目非常直率,叫做《城市水价普涨遭质疑》,看来,供水企业欲适当调整一下水价,试图给供水事业创造一个更好的科学发展的氛围,社会舆论的反响还真的不少。那么,作为城市水业,我们究竟该如何看待这个现象,我觉得,我们不妨理性地认识社会的普遍质疑,多从自身去寻找原因并力求找出解决办法,以求得社会的理解,让水费调整尽快地纳入良性循环稳步推进的轨道。
  什么叫“理性认识”,这是认识的高级阶段,即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把所获得的感觉材料,经过思考、分析,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整理和改造,形成概念、判断和推理,从而使这样的认识更全面地反映事物的全体、本质和内部联系。
  平心而论,社会通过媒体对水价普涨提出的质疑,有的是属于对供水企业缺乏了解所致,缺乏了解就容易造成偏颇和片面的质疑;但有的质疑确有我们自身的问题和不足。本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和多从主观找原因的原则,我个人觉得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作点努力:
  一是必须尽快出台《水价成本监审办法》,使水价的提价有足够的依据和理由。因为按照规定,凡需要实行听证制度制定价格的商品,都要进行成本监审,但这一制度在城市供水领域依然是个空白。当然,有《水价成本监审办法》作为水价调整的依据,社会也不会没有了质疑声音,但有总比没有好,尤其对我们供水企业来说,我们至少可以循规蹈矩,有章可循,这对提升我们的企业管理水平有利无弊,有益无害;对社会来说,我们的调价有根有据,这样的说服力更可听可信;
  二是要着重解决供水企业和社会的信息对称问题。从公众的反映可以看出,我们有的供水企业在推出水价调整理由时,一些数字比较概念化和粗略化,不够细化就容易导致社会对供水企业的亏损挑刺找碴,进而不能让人心服口服。为此,我们在作水价调整方案时,一定要避免粗线条,对亏损原因方案应不嫌其详,精雕细琢,采用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的方法证明调价的必要性,为社会提供全方位、过得硬的信息;
  三是要加强企业的内部管理,严格各种规章制度,杜绝浪费,控制成本。强化企业管理是一篇永远都做不完的文章,增收节支可以从各个环节入手。作为供水企业,应该狠抓这方面的典型,总结这方面的经验,树立这方面的榜样,学习这方面的先进。这不仅仅是为了让社会对供水企业的经营管理觉得无懈可击,更重要的是为了创造一流的城市供水现代化企业;
  四是继续宣传自来水是“来之不易”的特殊商品,进一步改变人们头脑中固有的自来水工艺简单、成本低廉的陈旧观念。现在,许多水厂都设立了“水厂开放日”制度,但参观的往往只是水厂的制水过程,为进一步提高水质、确保供水而投入更多更大成本的工艺改造、水质检验、自动控制、文明服务、管网更新、管网抢修、引水工程、一户一表以至城市未来供水事业的发展,我们还宣传得不够,而这些恰恰是自来水这一特殊商品“来之不易”的特点。有关这些方面的宣传如果能争取城市主流媒体媒体的密切配合,则是调整水价的很好铺垫;
  五是学会用数字和事实说话,用数字和事实算经济帐。不少社会舆论总喜欢用“工资没有增长”、“低收入群体难以承受”、“水价增长过快”等颇能蛊惑人心的语言来博得大众的支持,可不容置疑的事实是,水价的单价虽比电价要高,但在许多城市,水价比燃气要低。然人们的印象中总以为电和燃气属资源型产品,水则是大自然赋予的“廉价”商品,但就是没有意识到水和电、燃气一样,都是人们在生活中的必需品,都要经过工人的辛勤劳动才能凭借管道或线路输送到用户家中的宝贵资源。而这三样人们须臾都无法离开的必需品,其在用户家中所占的支出,自来水费恰恰是最低的(如果不信,不妨作抽样调查),所以自来水的适当调价究竟会给市民带来多少影响,究竟占市民月收入的多少比例,其实我们大家都心中有数。更何况在“水价”这个普遍以为就是自来水价的“帽子”下,还悄悄地隐藏着水资源费、污水处理费、工程水价以至垃圾回收费等顺便搭车的其他各种费用。
  当然,说到调整水费,包括水行业的员工我们也不会愿意,平抑物价,尤其是水、电、燃气、公交乃至一切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诸如米、油、盐、肉等等我们都不希望调整涨价,因为CPI已经成为人们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但市场经济的发展、成熟与健全,使我们不得不面对水价调整这类极其敏感的话题。作为供水企业,要在水价调整这场与社会舆论的博弈中最终使调价方案能得到大多数社会群体的理解与认可,我们惟有理性地听取、思考和分析社会对水价普涨的质疑,充分认识,严以律己,先从做好自己的工作入手,才能把水价调整这个所谓“普涨”的质疑慢慢地加以缓解和稀释。
 
 
免责声明:
本站所提供的文章资讯、图片、音频、视频来源于互联网及公开渠道,仅供学习参考,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通知我们,我们会遵循相关法律法规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