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70岁的渔民张喜旺来说,美不美太湖水,已经是10多年前的事情了。而他6岁的孙女却认为爷爷在骗她,她没见过清澈的太湖水。
张喜旺用竹篙向太湖扎去,拔出来,指着竹篙那头10多厘米深的黑泥说,“这些都是死掉的蓝藻,但是天一热又活过来。”
蓝藻周而复始的生长规律像极了过去的太湖治理。
此前十年,太湖治污花去270亿元。新版《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又投下巨资,2007年到2020年,投资为1114.98亿元,其中,江苏583.73亿元,浙江470.04亿元,上海36.89亿元,跨省市24.32亿元。要求将太湖水质从V类提高到IV类,部分水域III类。
江苏省把太湖水环境治理作为环保工作的重中之重,“铁腕治污,科学治太”,确保居民饮用水安全,确保太湖安全。有关市县和部门强化执法监管。今年以来,太湖水流域水质基本稳定,部分指标比去年同期有所好转。
计划中的数字 江苏宜兴。
无锡供水危机后,宜兴因蓝藻重灾区和工业污染集中带受瞩目,距太湖不到1公里的宜兴周铁镇更是有上千家小化工企业向太湖直排。
太湖为这些小化工厂付出了代价。上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初,水质由从Ⅱ类下降到Ⅲ类;90年代中期至今,下降为劣Ⅴ类。达到了“与人体接触会导致危险后果”的地步。彼时化工厂的排污明道暗道仍通向太湖,直到无锡供水危机,1115亿元的治污方案也在那时谋划。宜兴市太湖治理办公室官员回忆说,“无锡供水危机后,压力很大,这已经涉及到社会稳定了。”
按照太湖治理方案,宜兴市随即成立河道环境整治、工业污染控减、面源污染防治建设、水务设施建设、化工专项整治、水污染治理督查6个专业办公室。并对化工印染污水处理厂等6大行业的194家重点企业实施了“提标”限制处理。
2008年还组织64家骨干企业进行清洁生产审核,到目前已完成25家,4家通过审核验收,其他企业年底前能够全面完成。
宜兴市建立生态奖励基金和污染减排奖励基金,将污染防治资金由每年200万元提高到每年2000万元,并明确从2008年起,每年从新增财力中划出10%—20%,专项用于水污染治理。
此外,环太湖地区已新造太湖防护林2.1万亩,其中主要入湖河道两侧防护林1.1万亩,建设人工生态湿地1500亩。项目总投资5108万元、5108亩的漕桥河、大浦港、乌溪港河流湿地及太湖湿地恢复工程正在加快实施中,计划明年4月竣工。
关闭工厂背后 但上述官员强调他们有难处。
据他介绍,宜兴治理太湖资金,规定3∶3∶1,即江苏省出3,无锡市出3,宜兴只出1。宜兴市治理太湖需要92.8亿元,到今年8月底,已经完成总投资36.8亿元,目前所需资金还在加紧筹集。
他称,整个江苏省需关闭小化工2453家。仅宜兴市,去年关停200家小化工企业的基础上,今年又关停小化工企业111家,已完成无锡市下达的两年关停小化工企业420家总任务的90%,还关停20家琉璃瓦厂,剩下的要分2年关停。
“我们按企业类型,企业大小,关停主动性来付赔偿金,但是还是很大一笔钱,而且关停企业大概有1万多下岗职工,这些人怎么办呢?”该官员反问。
“我们按企业类型,企业大小,关停主动性来付赔偿金,但是还是很大一笔钱,而且关停企业大概有1万多下岗职工,这些人怎么办呢?”该官员反问。
据江苏、浙江发改委不完全统计数据,综合治理区内6大重点污染行业企业共计5.57万家,总产值6149亿元。其中江苏2.46万家、总产值3937亿元,浙江3.11万家,总产值2212亿元,分别占本省工业总产值的26%和24%。
“这些化工厂中,一些可以治理好,关键是时间问题和成本问题,断然关停很难办。”他还指出,关闭化工厂,地方财政收入下降。
蓝藻打捞形式:应急打捞
太湖水体富营养化引起蓝藻爆发。对工业污染,地方政府关停小化工厂,但蓝藻目前仍处于应急打捞阶段。
虽近11月,但在宜兴市沙塘港村蓝藻指挥部,记者看到太湖边仍然有大量的蓝藻堆积。沿太湖西岸修建防洪大坝后,一些农民的鱼塘就地变成了蓝藻堆放点。
而在丁蜀镇浦南村打捞点,水面上还漂浮着大量的蓝藻,湖中心远远能看到几条蓝藻带,随波荡漾。岸边的蓝藻更是数量庞大,互相挤在一起,油腻墨绿浓稠的湖面上泛出了白沫。
宜兴治理太湖办公室官员说。“一些项目缺少调研,乡镇里说,你们下来看一看再说。而且个个专家也不统一,农业、林业、环保、水利几个部门的都没有坐在一起讨论,都是各讨论各的。”
据其介绍,今年4月以来,仅宜兴市投入打捞蓝藻资金3900万元,出动打捞人员90273人次,船只27482艘次,打捞蓝藻116316吨,投入量和工作量相当于去年全年4倍和10倍。
他回忆说,当时我们在太湖岸边搭了许多个钢结构的蓝藻打捞台,一个就要15万元,先用电泵把蓝藻抽到蓝藻打捞台边,然后在太湖边挖了些存放蓝藻的池子。
“那么大的湖,弄些小船,拿个小勺舀蓝藻。当时要求一个村准备50条船,船上插红旗,一个镇上要准备几百条船,每人50块钱一天。捞完的蓝藻直接堆在太湖边,下个大雨蓝藻液又透析回太湖了。”他有些无奈,钱打水漂了。
水葫芦的故事
除了蓝藻打捞,环保部门还想到水葫芦吸收氮磷来治理水体富营养化。仅宜兴就被要求在河道中种植5000亩水葫芦,但宜兴农林局有不同意见。
宜兴市农林局一位工作人员说,5000亩水葫芦,一亩补贴2000块,现在已经种了2796亩,省里拨付六七百万元。“但省里面补贴的那点钱,加上打捞、管理、保种、种苗根本不够。”据其介绍,今年年初,宜兴留种的水葫芦被冻死,只得花大价钱从浙江买种。“一车水葫芦算下来要五六千块钱,加上运费一车要1万多块,比稻谷还贵了。”
他告诉记者,“现在水葫芦生长季节,清淤作用明显,但是到了11月底,要解决水葫芦腐烂的问题。”
前述宜兴太湖治理办公室官员也抱怨,宜兴花这么大力气治理太湖,但宜兴上游的一些地方没有治理,上游的污染物都经过宜兴汇入太湖。
前述宜兴太湖治理办公室官员也抱怨,宜兴花这么大力气治理太湖,但宜兴上游的一些地方没有治理,上游的污染物都经过宜兴汇入太湖。
据他介绍,如果执行区域补偿机制,按照衡量公式,如果上游水质比下游差,上游就要赔给下游钱。但据上述人士称,“现在宜兴获得上游补偿1.7亿,再赔给下游3000万,净赚1.4亿元,但是钱一分没到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