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完成水利建设投资1988.1亿元,同比增长2.9%。(可参考:水利部:一季度全国完成水利建设投资1988亿元,同比增长2.9%)
关于水利投融资改革:
打好地方政府专项债、银行贷款、社会资本“组合拳”,释放水利投融资改革叠加效应。统筹“硬投资”和“软建设”,指导地方充分挖掘水利项目还款来源,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金融支持水利等政策,积极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水利建设,一批重点水源工程、大型灌区等“两重”建设水利项目成功引入民营资本投入。
1-3月,全国水利建设落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288.6亿元、同比增长37%;银行贷款414.1亿元、同比增长38.5%;社会资本372.8亿元、同比增长33.2%,其中民营资本31.3亿元、为2024年全年规模的一半,“两手发力”成效显著。
今年以来,各级水利部门紧紧抓住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和“两重”建设机遇,在争取财政对水利建设投入的同时,深入推进水利投融资改革,发挥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的叠加效应。
一个渠道是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政策。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水利建设,将水利纳入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可用作项目资本金的范围。今年年初,水利部提早部署,结合“两重”建设水利任务,指导地方提前筛选项目,做好项目实施方案编制,落实承接和偿还主体,开展专题调度会商,加强交流培训,提升专项债券申报质量。一季度,全国水利建设落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同比增加37%,安徽、山东、广东、四川等省份落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超过20亿元。
第二个渠道是努力扩大银行贷款规模。今年以来,水利部指导地方精准对接信贷需求,充分运用好贷款利率、贷款期限、资本金比例等方面的金融优惠政策。各级水利部门抓紧抓早,主动与金融机构座谈,研究扩大水利金融信贷规模措施,多家金融机构出台了金融支持水网建设的具体举措。一季度,全国水利建设落实银行贷款414.1亿元、同比增加38.5%。特别是浙江达到110.1亿元,山东、安徽、四川、广西、福建、湖北、云南等省份落实银行贷款均有较大幅度增长。
第三个渠道是积极引入社会资本。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引导鼓励社会资本通过股权投资、特许经营等模式,参与各层级水网建设运营。水利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统筹“硬投资”和“软建设”,指导地方推动一批重大水利项目引入央企国企民企等社会资本的投入;同时,不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开展涉及不平等对待企业法律法规政策的清理,对各类市场主体一视同仁对待,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一季度,全国水利建设落实社会资本较大幅度增长,特别是落实民营资本达到31.3亿元,是去年全年落实民营资本的一半。
关于今年1季度开工建设的8项重大水利工程:
今年一季度新开工8项重大水利工程,主要包括三类:
一类是大型灌区建设与现代化改造4项,占今年一季度新开工重大水利工程的一半,主要是认真落实加快建设农业强国部署,包括新建广西黑水河、安徽江巷、湖南㵲水等3个大型灌区,以及宁夏青铜峡灌区现代化改造。这些工程的实施,将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759万亩,提高农业用水保障能力和灌溉效益,夯实灌区产能,对筑牢国家粮食安全根基、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具有重要作用。比如,宁夏青铜峡灌区,灌溉面积506万亩,是全国六个特大型灌区之一,也是宁夏自治区粮食和优质农产品重要产区,通过改造灌排设施、新建调蓄工程、数字孪生灌区建设,打造“设施完善、节水高效、管理科学、生态良好”的现代化灌区,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深度节水控水,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第二类是大江大河治理工程。包括黄河干流青海段防洪二期工程、嫩江干流补充治理、海河骨干河道漳卫新河达标治理,治理长度达到1866公里,将进一步完善流域防洪体系。比如,黄河干流青海段防洪二期工程,将守护沿黄7县12.4万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保护沿线优质草场和高标准农田。嫩江干流补充治理完成后,嫩江干流全线达到防洪规划确定的防洪标准,整体提升嫩江流域的防洪减灾能力。
第三类是重要调蓄结点工程。主要是浙江老石坎水库加高扩容工程。这个工程是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水安全保障的重点项目,工程建成后,可新增防洪库容3599万立方米,新增年供水能力8600万立方米,对保障湖州及安吉的供水安全、提高安吉县城防洪能力、减轻太湖防洪压力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