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水表信息网!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供水新闻
 
供水新闻

江苏探索推行节水灌溉新模式

字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04-25  来源:节水护水在行动  浏览次数:15
 入冬以来,江苏省降水持续偏少。针对当前形势,江苏省积极探索节水灌溉新模式,加快发展农村水利新质生产力,全力保障农业生产用水需求。

数字孪生

构建科学灌溉制度

江苏省全面推进数字孪生试点灌区建设,以数字化手段赋能灌区管理现代化。全省各试点灌区依托数字孪生平台,实现科学灌溉精细化管理。通过实时监测作物需水、智能预警旱情、自动生成配水方案,灌溉作业从经验判断升级为“智慧决策”。

在南京市六合区,新禹河灌区现代化改造工程日前已完工。新建成的数字孪生平台不仅能精准把脉灌区内的每一处泵站设施,同时还可以实时汇聚海量数据,为农户定制科学灌溉方案。连日来,灌区依托数字孪生平台构建智慧治水体系,整合卫星气象数据,实施水库补水,结合人工增雨提升区域降水量,通过作物需水曲线智能制定调水计划,实现精准配水,亩均灌溉用水量下降10%,有效保障了15万亩农田春灌需求。

新禹河灌区数字孪生平台

智能终端

完善用水计量体系

如何让农业节水灌溉走上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快车道?江苏省以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为抓手,通过深化运用“苏灌通”农业用水管理系统,规范用水统计,强化用水计量,提升农业用水管理信息化水平,加强农业用水管控,促进农业节水增效。

在扬州市,高邮灌区数字孪生灌区先行先试取得阶段性成效。水利部门积极扩展数字孪生灌区业务应用,将所有建筑物接入智慧灌区工程信息“一张图”,实现用水实时监测、精准计量,推动农业用水从“粗放漫灌”向“智慧灌溉”转型。

截至目前,江苏省共建成12.5万处计量设施,实现斗口以上计量全覆盖,用水量可实时传送至“苏灌通”农业用水信息管理系统。

水价改革

激活灌溉调控效能

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对促进农业节水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水安全意义重大。

泰州市姜堰区近年来以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为抓手,探索形成包括政府主导、公司主建、协会主管、农场主营“四主”工作格局,精准定价、精准计量、精准配水、精准补贴“四精”改革措施,融入生产、融合生态、融进生活、融通人文“四融”系统治理在内的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姜堰模式”,从根本上破解了平原水网丰水地区的多项改革难题。自改革实施以来,姜堰区年农业节约用水量达3000万立方米。

江苏省全面推广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姜堰模式”,截至目前,全省已核定新一轮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面积5811万亩,实现改革面积、种植结构、计量单元、用水单位、管护组织全覆盖。各县全部制定农业水价核定办法,完成新一轮水价成本测算,分类确定水价政府指导价格。

市场机制

构建节水交易生态

推进农业水权交易,是江苏省优化农业用水管理、提高农业用水效率的关键举措。

江苏省近年来以区域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为基础,按照灌溉用水定额,把指标细化分解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农户等用水主体。此外,还引导地方建立市场主导、政府调控的节水用水治水体制机制,培育水权交易三级市场,围绕交易情形、交易期限、交易程序、权益保障等出台政策机制,引导用水主体通过交易解决用水需求,通过确权赋能、市场激励推动农业节水增效。

2024年以来,南京市六合区、泰州市姜堰区通过开展用水权交易释放农业存量用水活力,最大限度挖掘农业用水潜力,截至目前,已完成586单农业灌溉用水权收储和561单多种形式交易,盘活用水权2443万立方米。

社会服务

培育节水专业队伍

围绕探索节水灌溉社会化服务模式,江苏省积极发挥高效节水设备生产企业、技术推广与服务组织等作用,培育专业化技术服务队伍,进一步构建完善的高效节水灌溉服务网络。

江苏华源节水股份有限公司创新推行“彩虹农服模式”,构建“设备+平台+服务”三位一体解决方案和“公司+合伙人+意愿农户”协作机制,以企业为技术主体,通过提供大中型喷灌设备,吸引当地农户以劳动力入股组建服务队,打造“灌溉事业合伙人”共同体,形成区域服务中心、服务站、服务队三级服务网络。该模式通过共享经济模式盘活设备资产,既缓解了农户购置大型设备的资金压力,又能创造新型就业岗位。

在徐州市睢宁县,沙集灌区袁圩片区积极推行“彩虹农服模式”,3000多亩麦田仅用一周时间便完成灌水,缩短灌溉周期约10天,节水15%,灌溉成本由每亩50元降至32元。

 
免责声明:
本站所提供的文章资讯、图片、音频、视频来源于互联网及公开渠道,仅供学习参考,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通知我们,我们会遵循相关法律法规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