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孪生
江苏省全面推进数字孪生试点灌区建设,以数字化手段赋能灌区管理现代化。全省各试点灌区依托数字孪生平台,实现科学灌溉精细化管理。通过实时监测作物需水、智能预警旱情、自动生成配水方案,灌溉作业从经验判断升级为“智慧决策”。

智能终端
如何让农业节水灌溉走上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快车道?江苏省以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为抓手,通过深化运用“苏灌通”农业用水管理系统,规范用水统计,强化用水计量,提升农业用水管理信息化水平,加强农业用水管控,促进农业节水增效。
在扬州市,高邮灌区数字孪生灌区先行先试取得阶段性成效。水利部门积极扩展数字孪生灌区业务应用,将所有建筑物接入智慧灌区工程信息“一张图”,实现用水实时监测、精准计量,推动农业用水从“粗放漫灌”向“智慧灌溉”转型。
水价改革
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对促进农业节水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水安全意义重大。
泰州市姜堰区近年来以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为抓手,探索形成包括政府主导、公司主建、协会主管、农场主营“四主”工作格局,精准定价、精准计量、精准配水、精准补贴“四精”改革措施,融入生产、融合生态、融进生活、融通人文“四融”系统治理在内的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姜堰模式”,从根本上破解了平原水网丰水地区的多项改革难题。自改革实施以来,姜堰区年农业节约用水量达3000万立方米。
市场机制
推进农业水权交易,是江苏省优化农业用水管理、提高农业用水效率的关键举措。
江苏省近年来以区域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为基础,按照灌溉用水定额,把指标细化分解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农户等用水主体。此外,还引导地方建立市场主导、政府调控的节水用水治水体制机制,培育水权交易三级市场,围绕交易情形、交易期限、交易程序、权益保障等出台政策机制,引导用水主体通过交易解决用水需求,通过确权赋能、市场激励推动农业节水增效。
社会服务
围绕探索节水灌溉社会化服务模式,江苏省积极发挥高效节水设备生产企业、技术推广与服务组织等作用,培育专业化技术服务队伍,进一步构建完善的高效节水灌溉服务网络。
江苏华源节水股份有限公司创新推行“彩虹农服模式”,构建“设备+平台+服务”三位一体解决方案和“公司+合伙人+意愿农户”协作机制,以企业为技术主体,通过提供大中型喷灌设备,吸引当地农户以劳动力入股组建服务队,打造“灌溉事业合伙人”共同体,形成区域服务中心、服务站、服务队三级服务网络。该模式通过共享经济模式盘活设备资产,既缓解了农户购置大型设备的资金压力,又能创造新型就业岗位。
在徐州市睢宁县,沙集灌区袁圩片区积极推行“彩虹农服模式”,3000多亩麦田仅用一周时间便完成灌水,缩短灌溉周期约10天,节水15%,灌溉成本由每亩50元降至32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