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水表信息网!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供水新闻
 
供水新闻

灌溉用水难计量?“以电折水”这样算——

字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04-23  来源:亮报  浏览次数:23
        眼下正是全国春耕春管关键期。水利部最新数据显示,截至4月初,全国23个省份开始春灌,累计灌溉面积超1.2亿亩。各地加强水源调度、实施科学灌溉,全力保障粮食生产。

     当前,水资源日益紧张,农业用水量不断增加。如何在保障农业生产的同时,实现水资源的合理高效利用,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近年来,多地探索并实践“以电折水”灌溉管理方式,有效推动了农业节水灌溉和智慧管理,提高了地下水资源的监管效率和管理水平。


 

核算农灌用水量,不看水表看电表,这一工作是如何执行的?近日,《亮报》记者深入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一探究竟。


 


“以电折水”如何算?


 

“以电折水”,就是通过研究用电量用水量之间的关系,分析确定水电折算系数,进而推算出用水量。

 

通过用电数据来折算灌溉用水量,这笔账为什么要这样算?

多年来,农业灌溉取水计量一直是水资源管理的难点。测量用水量,如果按照常规做法,需要给每一眼农灌机井安装一块水表(取水计量设施),但是全国的农灌机井点多、面广、产权分散,直接安装水表成本高、运维难。

而电与农业灌溉密切相关。

以河北省为例——

2007年,国网河北省电力公司供区实现“井井通电、户户持卡”;

2017年,全部机井完成电气化升级;

如今,农业灌溉机井实现智能电表全覆盖。

 

河北省水利厅水资源管理处副处长崔文卿介绍:农业灌溉既然光盯在“水”上面管理难度大,不妨换个思路,在与之紧密相连的“电”上做文章。

自2021年起,河北省水利厅联合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共同探索“水资源管理+电力大数据”的政企合作模式,按照“水电联合建档、智慧产品赋能、系数迭代优化、监管场景贯通”的基本模式,在河北省全面推进农灌机井“以电折水”计量工作,实现对农灌机井取水量的精准计量和智能化管理。

4月15日,河北元氏县供电公司工作人员在南因镇排灌现场检查灌溉设备。刘美君 摄

 

截至2024年年底,河北省内共设立典型监测站点近6000处,这些站点安装了传感器采集机井的水泵电压、电量、水位、水压、瞬时流量等数据,并且进行了关联。有了这些信息,就能够测算出区域“以电折水”系数。根据测算出的“以电折水”系数乘以用电量,就可以得出用水量。

据了解,“以电折水”系数并不固定,取决于各乡镇、各村的井深、水泵年龄、水泵功率、取水次数等,且区域“以电折水”系数测算也在不断优化。例如,目前正定县的“以电折水”系数平均值是2.31,也就是一千瓦时电对应取用水量2.31立方米。

 

 


政策推动 

管住管好农灌水龙头


 



4月9日,水利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全面构建节水制度政策体系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建立健全农业节水增效、工业节水减排、城镇节水降损“三大领域”制度体系。

《意见》明确,要加快完善农业节水增效制度政策,建立健全科学灌溉制度体系、用水计量监测体系、农业水价政策体系、节水市场制度体系、节水技术及服务体系。



 

水是农业发展的命脉。近年来,地下水占灌溉农业用水量的比重不断提高,不少农业区地下水超采严重。

 

640 (1)

山东淄博供电公司员工检修农田灌溉设施。宋金城 摄

 

2024年7月,水利部和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灌溉机井“以电折水”取水计量和管理工作的通知》,进一步扩大农业灌溉机井取水计量覆盖面,切实提高取用水管理的精细化水平。

《通知》指出,农业是我国用水大户,农业用水既是强化取水计量的关键所在,也是当前取水计量的薄弱环节,特别是农业灌溉机井取水点多、面广、量大,取水计量覆盖比例低、数据质量差、监管难度大,与从严从细管好水资源的要求不相适应。要加快推进农业灌溉机井“以电折水”取水计量和管理工作,力争通过1年多的努力,到2025年年底,基本建立较为完善的农业灌溉机井“以电折水”取水计量体系,有力支撑取用水监管和地下水保护治理工作。

 

 

近年来,水利部与国家电网公司联合开展“电力看水资源”大数据应用,探索“以电折水”取水监管新模式,在河北地区开展“电力看水资源”大数据应用试点,先后完成样本井建设、水电档案匹配、“以电折水”系数测算等工作,取得良好成效。




以技术创新破解水资源管理瓶颈,为管住管好农业灌溉“水龙头”插上了科技的翅膀,也让农业用水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我们和电力企业开展战略合作,共同推进‘以电折水’这项工作。下一步,我们还要结合当下的建设任务,继续研发、推广和应用新技术、新设备,使工作更加精准有效。此外,双方要加强数据交流与互动互通,达到数据成果的落地应用。”崔文卿说。

 

“以电折水”模式的推广和应用,不仅有效解决了农灌机井计量设施安装成本高、维护难的问题,而且提高了地下水资源的监管效率和管理水平。

通过精准计量和实时监控,农业用水得到了更合理的分配和利用,减少了水资源的浪费,实现了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同时,“以电折水”模式也促进了农业与水利、电力、信息技术等领域的深度融合,为农业现代化提供了支撑。

 
免责声明:
本站所提供的文章资讯、图片、音频、视频来源于互联网及公开渠道,仅供学习参考,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通知我们,我们会遵循相关法律法规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