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水贷”是指通过“取水权质押 + 双边登记”,将取水权作为质押物进行融资贷款。这一创新融资模式起源于丽水市小水电改革。
丽水市地处浙西南山区,是“九山半水”的生态宝地,拥有丰富的水能资源。全市共有798座小水电站,曾被水利部授予“中国水电第一市”称号。然而,这些小水电站大多建设年代较早,存在行业管理欠规范、生态效益不突出等问题。为促进绿色水电高质量发展,从2021年开始,丽水市启动实施小水电绿色改造和现代化提升工作。

开潭电站
在改造提升过程中,丽水市发现,现行小水电不动产抵押登记存在股权复杂、多头登记、程序繁琐等问题,且大部分小水电站缺乏不动产权证书,难以开展抵押融资,缺乏稳定的改造资金来源。
为解决这一难题,丽水市与当地金融机构、小水电业主共同研究,逐渐明晰改革思路。2023年3月,丽水市正式提出“取水贷”概念并成功发放首批贷款。该模式以水电站取水许可证作为质押物进行融资贷款,引导水电企业将“取水权”质押贷款用于生产管理、设施维护、设备升级和绿色转型等,进一步提升运营收益,形成良性循环。例如,青田方山乡奇艺水电站通过办理“取水贷”600万元用于绿色水电智能化改造,年运营收益预计增加40%,3年内可收回改造成本。
在生态农业用水权质押贷款暨“取水贷”提质扩面启动仪式上,领到30万元贷款的任海海笑得合不拢嘴。有了这笔钱,他终于可以购买早早看中的先进农机具,也有了后续推广农产品等所需的资金。
海拔1030米的云中大漈,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孕育出的茭白雪白个大、肉质脆嫩清甜,被誉为“水中参”而名扬各地。景宁大漈乡从试种茭白到畅销再到成为产业支柱用了20年,在产业升级的道路中,种植户们总会遇到“融资难”的难题。
大漈乡高山茭白田
为进一步助农增收,今年以来,丽水市水利局、人行丽水市分行联合景宁畲族自治县水利局、地方金融机构积极进行“取水贷2.0”版本的试点探索,将大漈乡全乡的生态农业用水权证作为质押物,在动产融资统一登记公示系统进行质押登记,成功获得农行景宁支行5000万元整体授信额度。
此外,大漈乡还与农行景宁支行紧密配合,打通了农业用水权确权、评估、登记、质押全流程。农行景宁支行在综合评估农户的取水量、水质状况以及种植规模等条件后,可直接为全乡800余户农业种植户分别给予相应授信额度,有效解决了农户借款难、担保难、利率高等难题。
“‘取水贷’在生态农业领域的运用,不仅为种植户提供了直接的资金支持,推动了茭白种植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也为生态农业发展提供了新的融资思路和渠道,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丽水市水利局副局长任小松表示。
如今,“取水贷”的应用范围已从最初的小水电领域拓展至生态农业、农村饮用水改造提升、灌区标准化管理提升、山塘水库整治等多个领域。
在单村水站改造提升行动中,丽水市以县为单位,将农饮水取水权证作为质押物融资贷款近8亿元,有效缓解了农村水站改造资金压力。如遂昌县通过县水务投资有限公司申请获得“取水贷”,新建管网 70 公里,改造提升188个单村水站、41个散户供水点,受益人口达5.98万人。

松古灌区
在灌区标准化管理提升领域,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松古灌区的江南灌区因渠系建筑物年久失修、配套设施不完善,影响了区域内农村百姓的生产活动。为此,丽水市积极探索灌区“取水权”试点,成功申请到3000万元的全市首笔灌区现代化改造项目贷款,用于灌区改造提升。
丽水市正不断丰富“取水贷”的内涵和外延,深挖水资源潜在价值,为涉水经济发展注入源源动力。截至目前,全市已累计完成“取水贷”贷款授信347.8亿元,实际贷款116亿元。以“取水贷”为支点的水资源生态价值转化探索实践成功绘入丽水市水经济发展蓝图。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深化‘取水贷’改革,进一步探索水资源的生态价值转换路径,为推动绿色发展、实现乡村振兴提供更有力的水利支撑。”丽水市水利局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