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前后对比
近年来,铁四院全面贯彻落实中国铁建“1256”中长期发展战略,加快在绿色低碳领域开展相关的技术研究、产品创新和产业培育,加快形成绿色低碳领域新质生产力。
2023年承揽的广州市大石净水厂首期工程扩容挖潜项目,从立项到竣工投产仅用半年时间,成为绿色低碳发展的又一亮点案例,入选“2024年企业绿色低碳发展优秀实践案例”。
难题:超负荷运行倒逼绿色升级
大石净水厂承担南浦岛及大石街32平方公里区域的污水处理,随着片区人口增长,长期面临超负荷运行压力。同时,广州市对近岸海域水质保护提出更高要求,传统依赖化学药剂的工艺亟需向绿色低碳转型。然而,厂区无扩建空间、改造期间需维持正常运营等多重难题,让常规改造方案难以实施。
破题:破解“零用地、零停产”困局
面对挑战,设计团队创新采用三大核心策略:
01
生物技术革新
引入生物增效菌剂,以颗粒化生物膜替代传统处理方式,实现脱氮除磷“低能耗、低药耗”,能耗直降15%-35%。
02
空间极致利用
在厂区绿化带“见缝插针”增设纤维滤池和菌剂车间,集成化设备让2万吨/日新增处理能力落地。
03
不停水接驳工法
管道机械开孔技术实现新旧系统无缝切换,全程无污水外溢,确保改造与生产“两不误”。
解题:“智慧化+低碳化”打造行业新标杆
设计团队深度融合智慧水务技术,以处理工艺优化释放存量设施潜力,以数智化改造重塑运营模式,以前瞻性思维统筹提升系统能效,传统污水处理厂通过技术创新与智慧化转型,在不新增用地的条件下实现了“扩容、提质、降碳”三重目标。
01
精准曝气系统
通过动态调节风机压力与阀门开度,曝气能耗降低20%,年节电超172万度;
02
磁悬浮风机+微孔曝气盘
气泡直径小于2毫米,氧利用率提升至27.7%,设备运行效率提升30%;
03
高效变频水泵
污水提升能耗较传统设备下降18%。
改造后,水厂年处理COD、总磷等污染物量提升50%以上,总运行负荷降低18%,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887吨。这一“零用地扩建”模式,为全国5000余座城镇污水处理厂的绿色升级开辟新路径。
“十四五”期间,我国污水处理行业正从“规模扩张”转向“提质增效”。大石项目成功验证了存量设施深度挖潜的可行性。未来,铁四院将通过智能化、低碳化技术输出,助力全国水务行业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