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入户润泽乡村
“原先我们这儿老停水,有水的时候水压也小。自从去年给我们村改造完之后,现在用水别提多方便了,不仅水压大了,而且再也没停过水。”家住通州区宋庄镇平家疃村的王大爷,是这两年农村供水改造项目的直接受益者之一。
平家疃村是北京市第一大自然村,全村常住人口6000余人。为保障村民日常用水需求,进一步提升供水品质,市区水务部门基于村庄原有的基础设施条件和单村供水站现状,于2024年完成对全村供水管网的改造,新建10.5公里供水管线和1座井房设备间,并安装消毒净化设备。
在宋庄镇任庄村,乡镇水厂集约化供水模式让村民喝上了更优质的自来水。
“任庄村常住人口仅为平家疃的1/3,因原有的村级供水站无法满足村民实际用水需求,2024年,我们将其改造为由乡镇水厂集约化供水。”通州区水务局水务工程事务中心副主任王守实说。
自任庄村切换到公共供水厂供水后,不仅供水条件稳定了,也给村里省下不少钱。“经粗略计算,切换为水厂供水后,任庄村每年能省下原供水站运维费、电费、消毒净化材料费等费用十几万元。省下来的这笔钱可以用于村内其他的基础设施建设,反哺村民。”王守实说。目前,通州区共有23座乡镇水厂,共涉及9个乡镇。
“远期我们还将逐步扩大农村地区的公共供水管网接入范围,让更多村民喝上优质水。”王守实介绍,届时,现有的乡镇水厂依然会保留下来,作为加压泵站,继续服务各村用水户。
“一户一表”精准计量
“我们从去年9月开始实行‘一户一表’计量收费,全村平均每人每月能节水4吨多。”平家疃村党支部书记李小龙说。
平家疃村是宋庄镇实现“一户一表”计量收费的典型村庄,目前全村共安装1723块远程传输智能水表,实现了设施管理规范化。
“一户一表”计量收费是实现农村供水良性运行的重要手段。打开平家疃村智能化计量收费系统,每月、每户用水量情况一目了然。
“咱们跟城里一样,也实行阶梯水价。每户年用水量在定额内的,基准水费为2元钱1吨,超出部分按每吨4元钱的第二阶梯水价来交。”李小龙说,自实行计量收费以来,变化的不仅是系统上密密麻麻的“用水量”数字,还有身边村民们潜移默化改变着的生活习惯。“现在大家越来越有主人翁意识了,我感觉我们离美丽乡村更近了一步!”李小龙感慨道。
供水工程的智能化管理也为乡村振兴增添了新动能。
走进宋庄镇集体农场,一栋看似普通的平房内,蕴藏着驱动全镇供水发展的“智慧大脑”。一块硕大的显示屏上所呈现的,正是“宋庄镇智慧供水信息管理平台”。
“通过这个平台,我们可以随时掌握全镇供水情况,及时预警管网出现的问题,了解乡镇总体的水费账单和各村水费收取情况等,还可以通过系统进行全镇供、用水数据分析。”相关工作人员介绍。
“我们村的供水站现在就是由专业供水运维单位和村级管水员来维护的,他们每天都会对村里的供水设施进行巡查维护,运维人员24小时值守。”李小龙介绍,当接到镇级“智慧供水信息管理平台”报警信息后,运维人员30分钟内就能到达村供水站查看问题来源。“除了水泵、管网破损等特别严重的问题外,其他问题基本上30分钟内就能解决,处理效率比以往高很多。”李小龙说。
“接诉即办”暖心为民
基于大数据分析,包括“农村供水保障”在内的13个高频共性问题,被纳入北京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接诉即办“每月一题”专项治理。
今年年初,市水务局以“主动服务、未诉先办”为原则,对2024年农村供水诉求进行分类梳理,从停水、水压、水质、水费、户表、计划检修6类问题着手开展深入分析,深挖症结所在,并从畅通工作机制、完善工程体系、强化行业监管、加强行业指导4个方面,制定了15项具体工作措施,指导各区开展相关工作。
北京市农村供水高质量发展方案(2023年—2025年)中明确,农村供水坚持“3+1”标准化建设和管护模式,即优先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集中供水规模化建设,因地制宜实施小型集中供水工程标准化改造,推进农村供水县域统管。
“推进城乡供水服务均等化,不仅体现在山区村庄供水站标准化改造、管网建设等工程层面,还应注重提升农村地区供水专业化运营水平。只有持续提升供水服务保障能力,确保农村百姓也能喝上安全水、放心水,才能真正实现城乡供水服务的全面均等化。”周政说。
下一步,市水务局将以接诉即办“每月一题”农村供水保障问题治理为抓手,继续补短板、守底线、提水质、强管护、优服务,奋力推进农村供水高质量发展和城乡供水服务均等化,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