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水表信息网!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供水新闻
 
供水新闻

澳门立法议员梁鸿细:建管线数据库多元解决重复掘路

字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03-21  来源:澳门市民日报  浏览次数:24
 澳门新届政府设立“优化道路工程协调工作组”,首次举行会议以期前瞻部署,减少道路工程带来的负面影响。立法议员梁鸿细乐见政府设立工作组,并提出5大方向,对当前道路工程面临的挑战提出应对措施。现时本澳地下管线管理分散,导致开挖工程常因管线位置不明确而重复施工。故他认为当局宜整合通讯、电力、供水、燃气及排污等管线数据,建立跨部门的电子化地下管线数据库,并公开查询系统予公众及业界使用。他又指,政府需在规划阶段落实前瞻布局,在执行中兼顾效率与质量,以及针对长期受影响的商铺,宜研究税费减免或临时营运补助,从而达致民生、经济与环境的平衡。
预测发展前瞻规划扩容布局
他进一步分析称,现时本澳城市规划尚未完善,导致道路工程常因管线不足而需重复开挖。例如,孙逸仙博士大马路因新楼宇兴建需调整管线,逼使道路多次开挖接驳公共设施。他认为,若能在规划阶段提前布局电力、供水及排污网络等基础设施,并根据发展预测确定管线容量,如电缆容量、污水管径等,便可减少后续扩建需求,从而避免对交通及居民生活构成干扰。
他建议当局建立“跨部门地下管线数据库”,整合通讯、电力、水、燃气及渠管等数据,形成立体地下空间管理系统。此数据库需由“优化道路工程协调工作组”统筹,结合地质图及技术数据,确保规划阶段能预测空间扩容可行性及潜在问题,促进跨部门数据共享,提升协调效率。又建议透过电子化及跨部门数据共享提升审批效率,例如申请文件在多部门间同步审批,减少重复提交及等待时间。但流程压缩需兼顾监管质量,尤其在工期缩短的情况下,监管及验收标准不能放宽。
确定合理工期保障人力供应
至于工期方面,梁鸿细称,现时道路工程因过度预留富裕时间而延误,认为需严谨评估真实工期。例如,本可于100日完成的工程却因预留120至130日的富裕时间,导致工期冗余。未来可通过第三方评估或多方协商,确定合理工期,并强调压缩工期需配合充足的人力资源。他又指,本澳建筑业依赖外雇,本地技术人员不足,且工程量波动导致业界难以长期维持固定外雇人数。劳工局及业界要加强沟通,建立灵活的外雇调配机制,确保工程启动时人力供应。
工作组鼓励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等“三新”的应用。在梁鸿细看来,需解决投资成本与公平竞争的问题。他以非开挖技术为例,指此技术可减少路面开挖,但企业因需投资新设备而可能在投标中处于劣势。政府宜在招标机制中引入激励措施,例如对采用环保或低交通影响技术的方案给予加分,或要求工程必须使用新技术以规范市场。
此外,他提到快速硬化混凝土等新材料可缩短道路养护时间,加快交通恢复。为提升企业投资意愿,政府应公布长期道路工程规划,如新城C区填海工程的开发计划,让业界知悉未来需求,增强投资信心。例如,提前规划填海区的“三通一平”基础设施,分阶段推出工程,避免施工高峰期资源挤兑,并为企业提供稳定的投资回报预期。
C区提前规划促进业界发展
为减少工程对民生及营商的影响,梁鸿细期望当局持续加强倡导及咨询工作。应透过地区组织、社团及官网,提前公布工程时间、范围及交通安排,并主动说明封路措施对居民的影响。针对长期受影响的商铺,可研究税费减免或临时营运补助。
最后,梁鸿细强调新城C区的开发需提前做好系统性规划。认为先完成电力、排污等基础设施的预留管线,再逐步展开其他项目,避免后期施工对交通及居民构成冲击。此举不仅能为业界提供持续的工程机会,促进行业稳定发展,亦可减少资源挤兑,确保施工质量与效率,并为本地就业创造条件。
 
免责声明:
本站所提供的文章资讯、图片、音频、视频来源于互联网及公开渠道,仅供学习参考,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通知我们,我们会遵循相关法律法规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