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陕西省构建现代化水网的关键之年。陕西省水利厅聚焦加快构建“系统完备、安全可靠,集约高效、绿色智能,循环通畅、调控有序”水网工程,立足流域整体和区域水资源空间均衡配置,着力完善水网规划体系,建立2024—2025年度省、市、县三级项目储备库,持续扩大水利建设有效投资,加速构建“大水网”,全面提升“水保障”。
想方设法织密织牢水网
陕西地理环境复杂,南北气候差异明显,水资源在地域上的分布存在较大差异。
“通过科学规划和精心建设水网,可以实现水资源的合理调配,为农业生产、工业发展和居民生活提供充足的水源保障,让每一滴水发挥最大的价值。”陕西省水利厅计划规划处相关负责人说。
陕西立足全省水资源禀赋条件、地理水系基本特征,聚焦南北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生态环境整体脆弱等短板弱项,秉持“南调汉水、东西引黄、纵横成网”的思路,谋划构建以黄河、北洛河、泾河等8条天然水系主脉为基础,引汉济渭调水工程总干线、榆林横线、延安横线等7条人工输配水通道为主骨架的“五纵十横”陕西水网,实施供水安全保障、洪涝灾害防御、水生态保护修复、数字孪生水网建设、体制机制改革五项重点任务。
陕西省建立水利领域省级“四个一批”项目库,纳入大中型项目2031个,总投资3662.85亿元;完成陕西“两重”建设水利领域31个项目储备,向国家层面报送12个水利领域463个储备项目,总投资超过2810亿元,扎实做好水网建设项目策划储备。同时,加强与省国开行、农发行等金融机构协作,召开“政银企”对接会、开展“政金企”地市行对接活动;与铜川市人民政府、中国南水北调集团水网水务投资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打通以股权合作模式建设陕西水网重大工程的机制障碍,落实信贷资金33.2亿元、社会投资80.01亿元,千方百计拓宽水利投融资渠道。
“2024年,我们累计完成水利建设投资460.88亿元,同比增长7%,创历史新高。”陕西省水利厅计划规划处相关负责人说。
加快形成水网主骨架
进入冬季,东庄水利枢纽工程施工现场依旧建设火热,车辆穿梭、缆机升降,大坝混凝土浇筑量屡创新高。
至2024年年底,东庄水利枢纽大坝最高坝段浇筑高程755米,最大浇筑高度181米,达到总坝高230米的79%。
陕西省加速推进省级水网主骨架建设,累计建成水网大动脉工程约400公里、骨干输水通道约500公里。其中,引汉济渭调水工程全面建成投产,机组全部并网发电,已持续向西安累计供水1.56亿立方米,二期工程南北干线有序开挖,预计2026年建成通水;榆林黄河东线马镇引水工程13条隧洞全线贯通、黄石沟水库实现封顶,预计2025年建成通水;王圪堵水库通过下闸蓄水验收;石川河生态补水工程富阎城区段先期实施项目顺利完成移交;斗门水库南池完成主体工程;黄河古贤水利枢纽、王瑶水库扩容工程、蒋家窑则水库、恒河水库、普化水库等9项重大水利工程开工建设。全省303个增发国债水利项目建设和资金支付任务圆满完成。
与此同时,陕西省不断强化水网重大工程要素保障。石川河、泾河、延河等流域综合治理取得显著成效,防灾减灾能力不断加强,河湖生态环境持续向好,改善提升农村供水受益人口246.8万人,全省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和规模化工程覆盖人口比例分别提高到97.7%、43.7%,其中规模化工程覆盖人口比例提高9.2个百分点,增速远超历年、居全国前列,省级水网主骨架正在加快形成。
打通水网“最后一公里”
2024年12月26日,《西安市现代水网建设规划》经西安市政府同意,由西安市水务局正式印发实施。
该规划立足西安市基本市情和水情,以通脉、联网、强链为重点,从防洪排涝、水资源配置、水生态保护、智慧赋能等方面制定了不同阶段的水网建设目标,谋划了未来15年至30年水网建设战略布局、重点任务、实施安排和保障措施,是陕西省市级水网规划的其中一个代表。
市县级水网是直接面向用户的水网基础单元。陕西省在加速推进省级骨干水网建设的同时,要求市县加快编制本级水网规划,做好省市县三级水网衔接,推动区域水网协同融合发展。同时,陕西省水利厅支持所有有条件的地区城市供水管网向乡村延伸,加强农村供水工程与城市管网互联互通,打通水网“最后一公里”。
2024年,陕西11个市级水网规划全部批复印发,100个县级水网规划全部编制完成,县级水网批复率超过53%。延安市、富平县被列入全国水网建设先导区。陕西省还围绕数字孪生水网,深化应用北斗系统、人工智能、大数据、遥感、激光雷达等技术,初步构建省级数字孪生水网平台,开展水利数字化建设总体方案设计,验收完成智慧水利一期项目,高标准建成水安全保障调度中心,初步构建全省水利数据资源体系和应用支撑体系,完成数字孪生渭河流域试点建设。
陕西省“大水网”的加速构建,为进一步优化水资源配置,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更可靠的水利支撑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