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突突……”日前,定边县油房庄乡张洼村村民张海英驾驶着三轮车,前往村里的蓄水池取生活用水。
“过去,我们一年四季的生活用水全靠天吃水。自从这个水厂建成后,用水方便多了。”张海英笑着说,“三轮车开到跟前,一会儿水就接满了,水质也不错。”
张海英的获得感,得益于全市2024年十件民生实事之一的“提升改造农村饮水工程”。今年,榆林市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结合市情实际,针对农村饮水安全存在的短板,扩大规模化农村供水工程覆盖面,健全管护机制,有效解决了全市50万人季节性缺水以及供水不稳定的问题,让老百姓喝上了“稳定水”“放心水”。
年初,市水利部门对全市饮水安全工程展开“拉网式”排查,对于发现的季节性缺水以及供水不稳定状况,依照“五个一批”(新建一批水源井,接通一批管网,更换一批供水设施,备用一批应急水源,提升一批管理)的要求,计划全年总投资3.86亿元,铺设管道1087公里,新建水窖521处、水池475处、泵房188处、管理房215处,总计1399处。
在建设过程中,相关部门强化环境整治,严格对照标准,持续加大水源地周边环境的整治与保护力度,对全市供水工程进行加固并增设围栏,设置标识,更换门锁,清理垃圾;规范管水员管理,办理健康证,保证其持证上岗。同时,投资1631万元,实施136个水质提升项目,购置集中供水配套消毒净化设备190台,安装单户净水器4194套,实现农村供水消毒措施全覆盖,解决了部分农村群众以往饮水水质不达标的难题。
同时,推行县域统管机制,率先在定边、佳县等地开展试点。其中,定边县水务公司统一管理,实现了城乡供水县域统管;佳县于8月委托陕西水务发展集团佳县供水有限公司对全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进行统一维修养护;按照中省补助、市级配套、县级兜底的原则,到2025年底前其余县市区将全部达成城乡供水县域统管。
此外,创新智慧管理,开发“榆林市城乡供水智慧管理系统”,设立“农村供水一张图、农村供水现状、政策落实、舆情处置、问题整改、资金统计”六大模块,对全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实施全过程闭环管理,做到问题及时察觉、迅速处理、即刻销号。截至11月27日,1399处提升改造工程已完成1383处,完成投资3.6亿元,受益人口达53.5万人,总体进度达99%。
随着今年农村饮水工程的提升改造,全市自来水普及率从年初的91.54%提升至93.1%;规模化供水覆盖农村人口比例从年初的13.21%提升至23.01%。这些改变的背后,是众多农村家庭生活品质大幅提升的真实写照。在水利部门的大力投入与科学规划下,农村供水网络如毛细血管般延伸至各个村落、每一户农家,不但解决了“有水喝”的基本需求,更达成了“喝好水”的美好期望。
市水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该局将围绕项目进度、质量安全、对标考核、短板提升、规模供水等方面,切实落实饮水安全“三个责任”,加强隐患排查整改,确保12月底全部工程完成验收销号。同时,积极争取中省资金,采取“一事一议”、公司化运营等方式,推进“绥米子三县供水”“王圪堵至靖边引水”“榆神府城乡供水”“定边引黄8条支管”“延川引黄”等工程延伸,逐步实现全市城乡供水一体化,弥补全市饮水安全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