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规划,形成骨干大水网
思南县地处武陵山腹地、乌江流域中心地带,境内山峦起伏,河网密布,但切割强烈,喀斯特地貌十分明显,雨水利用率不高,地表水、地下水资源逐年枯竭,“望着乌江缺水喝”是思南县百姓曾经面临的饮水困局。
2017年7月,思南县农村基础设施水利扶贫一期工程顺利开工,标志着属于思南县的“南水北调”“西水东送”工程建设拉开帷幕,思南“大水网”建设正式开启。河东片区,从三星水库库区取水向河东片区10个乡镇供水。河西片区,从过水湾水库库区取水,向河西13个乡镇供水。同时,水利扶贫三期工程正在加快推进,宽坪乡、大坝场镇、张家寨镇、凉水井镇、香坝镇五座水厂主体工程已全面完工。城乡供水也正式进入“大水源、大水厂、大水网、大覆盖”新时代。
曾经的孙家坝镇是思南县“四大旱乡”之首,听水响、看水流、为水愁是孙家坝镇群众自古以来的难言之痛,自2019年7月位于孙家坝龙王山的思南县第三水厂开始制水以来,“忘水兴叹”在孙家坝成为了历史。
“思南县第三水厂水源为泡木寨水库,通过2.3km输水渠道,3.1km隧道输水,水厂日供水2万吨,主要覆盖孙家坝、邵家桥、关中坝、凉水井四个片区,有效解决3.71万人用水。”思南县第三水厂负责人告诉记者。
思南县大水网工程已基本建成,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县20户以上自然村寨集中供水率达100%,农村集中供水率达95%;规模化供水工程覆盖农村人口比例达78.09%,水质达标率100%,供水保障率97%,自来水普及率92.5%,64.75万农村人口喝上干净稳定的自来水。
合理调配,水资源高效利用
思南“大水网工程”投入运行,通过水源互联互通,按照“以小带大、城乡统筹,以大并小、小小联合”的思路,坚持水源工程和配套管网同步建设,建立以水库为水源点、水处理厂为节点、供水管网为联结的城乡供水网络,在调配水资源、调节水量、抗旱补灌、供水保障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促进全县水资源空间分布均衡,补齐部分乡镇水源不足短板,实现“多源共济、多向供水”的水资源供水保障格局。
在风景秀丽的思南县塘头镇泗水村,一条蜿蜒伸展、全长达3公里的畅通沟渠成为了当地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它不仅引人注目,更承载着村民们的希望与梦想。这条精心设计的沟渠如同一条生命之水,巧妙地解决了沿线多个村庄长期以来的灌溉难题,惠及近500亩宝贵的水稻田。
“我种了380亩水稻,得益于这3公里畅通的沟渠,近几年来,每年水稻都是大丰收。”思南泗水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冷应海感慨地说。
在旱季,灌溉水渠能确保稻田能够得到及时而充足的灌溉;而在雨季,又能有效排涝,防止水患,为村民们提供了旱涝保收的双重保障,真正成为了农业生产的坚强后盾。
“我们的主干渠长达55公里,支渠达到了135公里,是通过多个水库供给、泵站调节,覆盖塘头、板桥等乡镇,惠及约7000亩良田。”思南县水务局塘头水务服务中心邹春雷副主任自豪地说。
科技引领,实现智能化管理
2016年8月,思南水务在全省率先实施骨干水网的同时,规划建设了城乡供水一体化的“智慧思南水务云”,以智慧水务“1+N”战略作为运营运维保障,逐步落实了“一个调度指挥中心、N个智慧应用场景”的水务管理与服务体系。
据悉,全县已有6个供水区建立了智慧水务调度中心,可以利用安防管理服务平台大数据技术,实现对水源管理、集中供水、水资源调配等进行精细化、动态化的远程监控、遥控,调节用水端需求、分配有限资源;同时,建立供排水大数据系统,对供水质量、管道水压、用水户数据实时监测,对水资源利用系数进行测算统计。
通过实行分区管理,思南县水投公司下辖的三个全资子公司分别负责县城、集镇和农村等跨区域供水管理,将全县划分为6个供水区域。各乡镇供水站成立巡逻队和服务抢修队,并配备专业质量检测员,负责平时供水管道巡逻,发现管网渗漏、爆裂、断裂等情况,及时抢修,形成县城和集镇15分钟、集镇周边30分钟、农村2小时供水问题“抢修圈”。
“我们抢修队一共5人,主要是负责城内DN75-600的供水管道抢修、搭接及水管的破裂维修等工作。日常早上可以解决5个隐患点左右,及时让市民喝上满意的自来水。”思南县鑫瑞供水公司安装抢修队副队长胡波说道。
饮水更安全、供水更有保障,事关群众福祉、社会发展。现如今,思南县通过“十库、八厂”的骨干水网,实现“互连互通”城乡供水一体化,让思南70万城乡居民共饮一网水,全面、有效、合理分配水资源,交出温情的民生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