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北京市水务局获悉,本市2024年重点民生实事工程农村供水改造任务已提前超额完成,21个山村的供水条件得到改善。下一步将继续推进山区村庄供水站标准化改造任务,计划明年年底前完成300处山村供水站标准化改造。据悉,按照“发展方案”,2025年年底前城乡供水一体化水平显著提升,中心城区五环以内、城市副中心(155平方公里)村庄全部接入城市公共供水。
在平谷区镇罗营镇桃园村,村民张树清在家中的花园房内惬意地晒着太阳、煮着茶,打开水笼头,哗哗的流水声显示着压力十足。“你看这水流多冲,之前动不动就时断时续的,尤其是旱季,接一壶水得耐着性子。”张树清说,现在不仅水流冲了,水质还变好了,“烧完水也没啥水垢了,之前可不行。”桃园村用水的变化得益于本市2024年重点民生实事工程山村供水改造任务,“今年纳入重点民生实事的是完成20个山村的农村供水设施改造任务,而目前我们已经完成了21个,算是提前、超额完成了。”市水务局供水管理处三级主任科员费晓轩介绍说,改造优先解决山区村庄存在水质波动和水源不稳定的供水问题,主要通过新建水源井、消毒净化设施升级改造等方式,改善山区村庄供水条件。在桃园村口,原来所有设备挤在一间房里、破破烂烂的供水站,已经升级改造成“两个套间”。一间是泵房,一间是消毒设备间,崭新的饮用水消毒设备,实现了消毒剂的变量添加,“原来都是定量投放,余氯指标无法保障。现在通过智慧化改造,可以根据水量的多少来控制消毒剂的精准投放,让村民们喝上更加优质放心的水。同时,水泵等设施也进行更新,供水保障进一步提升。”费晓轩表示。
据费晓轩介绍,按照“发展方案”,到2025年,本市将因地制宜、梯次推进300处山区村庄供水站标准化改造,不断提高山区供水保障能力,切实改善农村居民生产生活条件。在市区两级财政的大力支持下,已下达专项资金超1亿元,目前全市约1/3的项目已开工建设,并计划年底前完成全部项目实施方案的审查工作,确保任务如期完成。300处山村主要分布在平谷、密云、怀柔等生态涵养区。
按照“发展方案”,本市将最大程度实现城乡供水同源、同网、同质、同服务、同监管。优先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集中供水规模化,加强村庄供水站标准化改造。力争到2025年年底,初步形成体系布局完善、设施集约安全、管护规范专业、服务优质高效的农村供水高质量发展格局。城乡供水一体化水平显著提升,中心城区五环以内、城市副中心(155平方公里)村庄全部接入城市公共供水。全市规模化供水工程(千吨万人)覆盖农村人口比例达到75%。农村自来水普及率持续稳定在99%以上,农村供水水质达标率显著提升,千吨万人供水工程全面实现标准化管理,农村供水工程基本实现县域统管,智慧供水平台数据汇聚率达到100%。
在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上,加快推进城市公共供水厂和乡镇公共供水厂至村庄配水管网建设,重点聚焦海淀区、朝阳区、大兴区、通州区等12个区城乡结合部和城市发展新区,新建(改建)供水管线196公里,做到能联网尽联网、能扩网尽扩网、能并网尽并网。通过“城带村”“镇带村”的方式,将中心城区、城市副中心33个行政村,其他农村地区100个行政村纳入公共供水覆盖范围。
同时,大力推动集中供水规模化发展。对城乡公共供水短期无法延伸覆盖的地区,按照“建大、并中、减小”的原则,对现有农村供水设施合理布局,加大乡镇公共供水厂和输配水管网建设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