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洋再生水厂成功让污水变碧水、种植大棚内广泛采用滴灌技术、雨水收集设施建设遍布城乡……这一系列节水举措的落实推广,得益于连云港市对水资源的“精打细算”。随着用水权改革全面推进,节水风尚在全社会蔚然成风。2021年以来,连云港市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优化水资源配置的作用,在强化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基础上,开始探索用水权改革,以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助推港城生态的全方位保护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通讯员 高德应 刘炜伟 张义祝 /现代+记者 王晓宇
“水资源”变“水资产” 水权交易开先河
连云港地处淮河流域沂沭泗水系最下游、省供水网络末梢,年内降雨分配不均,本地水资源十分有限,水资源短缺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如何打破制约,开展用水权改革?水权交易便是第一步。水权就是对水资源的使用权,其流转通过交易实现。用水权改革,是促进水资源节约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一环。
“我们自2021年起与华能灌云热电公司签订了水权交易协议。根据协议,他们每年为我们提供9.23万立方米的地表水水权,主要用于港区的环保降尘工作。这大大降低了我们的用水成本,并极大地缓解了港区生产作业的用水压力。”江苏新龙港港口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刘东扬介绍。
这一交易也开创了连云港市水权交易的先河。“作为全市首例顺利签约的水权交易项目,该项目为后续的水权交易奠定了坚实基础、提供了宝贵经验。”连云港市水利局副局长刘聪贤对此给予高度评价,并表示通过市场化手段引导水资源流向更高效、更需要的领域,是实现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有效途径。
“政府+市场” 双轮驱动节水再深化
“水权的分配体现节水理念,水权的流转则实现节水升级。”刘聪贤介绍,通俗地来讲,如果水权配额用完了,那么需要到市场购买,这就导致用水成本增加;反之,若用不完,则可以通过转让来获益,避免了资源闲置与累积。说到底,用水权改革就是以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用效益激发节水的内生动力。
在用水权改革的道路上,连云港市始终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原则,不断深化改革措施,推动水资源管理向更加科学化、精细化方向发展。
“我们始终将用水权改革作为提升水资源承载能力、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连云港市水利局局长颜建表示,“为此,我们已建立起一套符合我市实际需求的方法论,为水权交易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和坚实的保障。”
在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下,连云港市的水权交易市场日渐活跃。目前,连云港市年交易水量达75万立方米,切实解决了部分用水户面临的指标不足及用水不便的问题,在严格控制用水总量的前提下,为行业间、用水户间水资源流转提供了一条灵活便捷的通道,也加速了该市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步伐。
“水权贷” 激活“水银行”业务新蓝海
“真没想到,水还能用来作抵押!”江苏方洋水务有限公司财务经理余维难掩激动。她所说的“水”,是指方洋水务所持有的取水权。今年3月,方洋水务以取水权作增信担保,同中国银行签订了一笔2000万元的“水权贷”合同。
今年以来,为进一步拓宽用水权改革的深度和广度,充分发挥金融要素在促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助力港城企业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连云港市创新推出了“水权贷”绿色金融服务。
“我们将这笔贷款主要用于再生水项目二期的建设,该项目将原本计划排放的工业废水‘回炉重造’后,再返还给园区企业用于生产,从而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和经济效益的双赢。”余维说,接下来,方洋水务还将继续与连云港市水利局及银行方面保持沟通,争取进一步提高贷款额度。
取用水权是企业的核心资产之一。目前,连云港市列入“白名单”的自备水企业年许可水量超7亿立方米,这些资源如同一座座隐形的财富宝库,蕴藏着丰厚的绿色发展动能,水资源向金融资产转化还留有巨大空间。这些水资源正逐步转化为企业发展的真金白银。
当下,用水权改革正在连云港市不断深化落实,“水权贷”等创新金融服务也在不断拓宽“水银行”业务蓝海,该市正逐步构建起一套科学合理、高效节水的水资源管理体系,以激活“节水引擎”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绿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