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航拍的河北永洋特钢集团有限公司。湖北日报记者张灿摄
编者按 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通水。10年来,一渠清水给沿线地区带来哪些变化?湖北日报联合河北日报等沿线地区省级党报,共同推出“卫星看‘南水’ 润民十年间”联动报道,通过记者一线探访,并结合卫星视角,生动展现“南水”给沿线地区带来的生活、生产和生态之变。
采访地点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受水地河北省邯郸市
受水情况
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在邯郸境内全长80公里,途经该市6个县市区,共设6个分水口。供水范围包括邯郸市主城区和东部12个县(区),涉及人口800多万。截至2024年8月底,累计向邯郸市供水25.5亿立方米
拥有3000多年建城史的邯郸,是战国时期赵国的都城,也是写满荣光的现代钢铁之城。
20世纪90年代,邯钢直面市场,发出国企改革先声。他们推行“模拟市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经营机制,创造了“邯钢经验”。此项改革掀起一场企业管理模式的变革,邯钢也被誉为“工业战线上的一面红旗”。
如今,邯郸大力发展精品钢材,以打造绿色低碳钢铁为核心,大力延伸产业链。钢铁业也成为邯郸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的支撑产业。
选矿、烧结、焦化、炼铁、炼钢、轧钢……钢铁冶炼的多个环节,都离不开水。而邯郸是一座资源型缺水城市,水资源不足一度制约了当地钢铁企业发展。
“南水北调的水一直在助推我们企业发展。”9月13日,在位于邯郸市永年区的河北永洋特钢集团有限公司轻轨车间,公司董事长杜庆申望着眼前“红火”的生产线说道。
优质南水为企业“解渴”
“早年,邯郸这边的钢铁厂用的都是地下水,我们公司也打了7口五六百米深的井。”永洋特钢动力厂厂长江彦军介绍,厂区虽说紧挨着洺河,但洺河是一条季节性河流,无法保障企业稳定用水。
因处于邯郸地下水超采区边缘,地下水也无法满足企业生产需要。“遭遇干旱时,要优先保证居民生活用水,像钢铁这样的高耗水企业就要部分停产、限产。”江彦军说。
“南水”为企业带来改变。“我们申请铺设了一条专用供水管线,从南水北调吴庄分水口引水。2018年5月起,厂区将生产用水全部从地下水转为‘南水’。”江彦军说,稳定优质的“南水”,有力保障了企业生产用水,而且降低了生产成本。
“过去,凝汽器等生产设备不到1年就要清理一次。”永洋特钢设备厂厂长周兵柱说,地下水硬度较高,每升水钙镁离子含量平均为500毫克至700毫克。这样的水质容易造成设备结垢,甚至引发安全事故,所以企业生产用水先要进行软化处理。“南水”钙镁离子含量每升仅为100毫克至150毫克,“南水”不仅延长了设备使用寿命,提升了产品成材率,还使企业每吨水的综合利用成本降低约1元。
水龙头装上“读卡器”
9月13日下午,在永洋特钢水处理中心中控室,监控大屏上实时显示着每个水处理车间的运行状态。
“可以说,这里的每一滴水都有它的用处。”江彦军介绍,目前,水处理中心每天处理污水约5000立方米。生产、生活污水通过污水管网全部汇集到水处理中心后,经高密池、快滤池、超滤、反渗透等处理,得到的高纯水用于炼钢蒸发冷却器、烧结余热锅炉、轧钢加热炉等对水质要求较高的工艺设备。浓盐水则作为高炉冲渣水水池补水,从而实现工业用水零排放。“污水处理实现梯级循环利用后,厂区内水资源重复利用率超98.9%。”江彦军说。
在永洋特钢,节水不仅体现在生产上,也渗透进员工日常生活的每个细节。
9月13日下班后,设备操作员霍彦东和同事们一起来到宿舍楼,准备洗手吃饭。宿舍楼里的每个水龙头旁都装有一个“读卡器”,霍彦东拿起职工卡插进“读卡器”,“嘀”的一声后,自来水才流了出来。
为增强职工节水意识,永洋特钢投资110多万元,为职工宿舍楼安装了节水设备。日常用水必须插卡,拔卡后自动断水,每名职工每月免费用水时长为500分钟。
“‘南水’来之不易,水源地人民作出了巨大奉献,我们必须珍惜每一滴水。”杜庆申说,在“南水”助力下,近年来,公司钢铁年产量均在90万吨以上,已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轻轨、矿山专用型材生产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