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一江两湖三河十三溪”的长寿,因水而兴、得水而美、缘水而盛。今年7月,长寿成功入选全国第二批县级水网先导区,标志着长寿水网建设取得又一重要进展。
治水兴水,利在千秋。近年来,长寿坚持把现代水网建设摆在突出重要位置,着力构建“水资源配置、防洪减灾、城乡供水、水生态保护治理、数字水利”五大体系,规划建设“一江三河、两湖百库、多元互济、余水外调”的全域现代化水网新格局。
“我们规划实施项目106个,总投资276.8亿元,加快完善防洪、供水、灌溉、幸福河湖、智慧管控等五张网络,全力助推‘百湖之区,生命之城’建设。”长寿区水利局相关负责人说,预计2027年当地水网主骨架将基本形成。
优化资源配置
水系连通项目加速推进
去年1月,龙溪河-桃花溪水系连通工程顺利通过完工验收,正式投入运行。该工程总投资约3.1亿元,通过兴建引水建筑物将龙溪河河水引入桃花溪,引水线路全线长8061.91米,惠及桃花溪沿线42万城乡居民。
龙溪河-桃花溪水系连通工程是长寿着力构建均衡立体水资源配置体系的一个缩影。当前,长寿充分发挥境内长江、龙溪河、大洪河等河流水量充足稳定的优势,推进引调水工程建设,加快建成骨干网络和两张子网,统筹本地水和过境水一体化配置,健全现代水网体系。
加快建成水资源配置骨干网络。通过西山干渠“长藤结瓜”连通12座中小型水库,加强水库间互联互补,形成明月山供水轴;重点推进小石门长江水源工程建设,推进大洪河水库引调水工程、小石门长江水源延伸至垫江工程前期。未来,将实现长江、龙溪河、桃花溪、明月山供水轴为水源的“多元互济、余水外调”水资源配置骨干网络。
加快建成“三源联动”的工业子网。以“长江”和“龙门桥中型水库”为双水源,明月山供水轴应急补充,构建区域水资源配置网络,满足工业用水需求。
加快建成“多点支撑”的浅丘特色农村灌溉子网。以狮子滩、范家桥、三条沟等大中小型水库为水源,在长寿的东西两翼分别建成中型灌区支撑,构建多源共济的组团式、区域性农村灌溉供水配置网络。
随着一个个水网工程密集建设,长寿将以区域内大中型水库和小石门长江水源工程为核心,以天然河道和人工引水工程为路径,以局部小微型工程为补充,构建互联互通、互济互补的区域型水资源配置格局,维系全区水网畅通。
筑牢安全屏障
水增强区域防灾减灾能力
夏季气候多变,长寿区水利局在“7·11”暴雨洪灾来临前,及时发布打渔溪洪水预警,第一时间叫应云台镇、海棠镇,紧急转移受灾人群556人,切实保障了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长寿面临过境洪水、本地洪水及山地洪水威胁,域内‘三山两坝’的地形特点鲜明,对构建安全韧性的区域防灾减灾体系提出了更高要求。”长寿区水利局相关负责人说。
为了筑牢防洪安全屏障,长寿持续推进河道行洪空间治理,基本形成控制性枢纽、安全堤防等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的防洪减灾体系,全区建成2座大型水库、防洪库容2.81亿立方米,建成5级及以上堤防80公里。
今年3—4月,长寿区水利局组建6个检查组,由局领导分别带队对19个街镇病险水库、山洪灾害危险区、小水电站、防洪重点区域等开展检查。同时,每月邀请市级安全专家2名定期开展安全检查技术服务,落实重点防御区域隐患排查整改。截至目前,全区实施山洪沟治理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完成投资5000万元,全区26座病险水库销号。
长寿还加大区域性季节性蓄水、储水力度,投资3000万元建成13个应急抗旱项目,筑起一道防汛抗旱的“铜墙铁壁”。
供水提档升级
推进城乡供水融合发展
走进位于明桃一路的小石门长江水源工程明桃水厂施工现场,工人们正在忙碌作业。目前,明桃水厂完成整体工程量的59%,预计将于今年完工。
据介绍,该工程总投资20.42亿元,从长江长寿段小石门附近取水,经泵站提水至凉风垭高位水池,自流至丰胜水库调蓄,再经自流至明桃水厂进行处理后,输水至城区使用。工程建成后,将提升长寿城区45万居民饮水保障水平。
近年来,为彻底补齐城乡居民供水短板,长寿加速构建以明桃水厂为主,5座片区水厂为辅,7个标准化供水站补充的城乡供水一体化网络,城乡供水一体化率达到99.5%。
农村供水是保民生、得民心、稳增长的惠民工程,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长寿加快推动三条沟、高新、苏家坪三片区农村饮水安全及环境综合提升工程开工建设,将有效提升三片区自来水普及率和水质达标率,实现供水基础设施全面更新升级。同时,将对三片区分散运行的水厂进行联通改造,着力构建互济互调的城乡供水体系,不断增强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今年3月,《长寿区城乡供水一体化实施方案》通过重庆市水利局审核。规划实施18项工程,规划总投资约40亿元,计划到2035年,逐步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同标准、同水质、同管理、同服务”目标。
打造幸福河湖
守护好一江碧水向东流
9月3日,长寿区桃花溪通过水利部幸福河湖建设成效评估,成功创建全国幸福河湖。
桃花溪是长江三峡库区重庆段的一级支流,全流域都在长寿境内,承载了全区近一半总人口的生活用水和32.6万亩的土地农用水,是当地名副其实的“母亲河”。
为了将桃花溪打造成幸福河湖,长寿深入推进河长工作,持续开展河道岸坡综合整治、水闸水利设施维修等,实现防洪达标率达100%;在沿河补种固坡护岸植被8.4万平方米,补植50余种水生植物,沿岸布局健身公园、儿童主题游乐园等若干主题和节点景观;打造紫薇花海农旅融合项目、纳溪河生态廊道体系等亲水项目,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建成桃花溪幸福河湖展览馆,引导群众共同守护“母亲河”水生态环境。
今年上半年,全区各级河长巡河15035次,巡河完成率109.66%,累计上报并解决问题103个,问题整治率100%。
长寿还持续推进消落区生态治理,强化岸线保护,推动河湖管理提档升级。去年,长江长寿段水体水质稳定在Ⅲ类以上,桃花溪、御临河等主要河流平均水质达到Ⅲ类及以上。
推进数字赋能
构建数字孪生水网体系
“长寿多山,以前一下大雨暴雨就提心吊胆,不知水位雨量想监管又有心无力,分身乏术。现在有了数字系统,可全天候实时精准掌控全区情况,随时随地掌控险情,及时应对。”长寿区水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通过100座小型水库雨水情监测设施和大坝安全监测设施建设,上线长寿区小型水库雨水情测报及大坝安全监测平台,让雨水情监测预警、防汛指挥调度更精准精确。
近年来,长寿区水利局对标数字重庆建设要求,开启“科技驱动,智慧治水”模式,加快构建要素完备的数字孪生水网体系。其中,长寿水利深度结合水利职能职责,确定6项核心业务,并运用V模型拆解得到52项一级业务、151项二级业务、1187项业务事项及对应数据集,将前端感知设备纳入IRS编目内容,累计编目感知设备628条,编目数据资源4类、归集数据1万余条。
目前,全区已建立覆盖大江大河、主要支流、中小河流、水库、重点水利工程、重要监测区域等全方位多要素的水文水情监测网络,为进一步完善“智慧管控”一张网打下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