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都推动水生态治理久久为功,守护一江碧水向东流
吕家沟水库
初秋时节,一江碧水泛起波光粼粼,丰富的水生生物引来一群群白鹭掠过水面,勾勒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画卷。
美丽画卷的背后,是丰都加快现代水网建设的阔步前行。近年来,丰都深入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以重点项目为牵引,推动水资源优化配置能力、生态治理水平、城乡供水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县域水网愈加枝繁叶茂。近3年,全县完成水利投资40亿元,其中社会投资8.5亿元,年均水利投资增速133.3%、稳居重庆第一。
从吕家沟水库到包鸾河市级幸福河建设,再到香葱基地产业需水工程,随着一批重点项目建设全面提速,丰都加快现代水网建设,以水利高质量发展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建设水源工程
优化区域水资源配置
丰都位于长江上游,地处三峡库区腹心,是西部地区以山地为主的典型县,山高谷深,水资源分布差异大,如何破解典型山区水资源空间不均衡问题,成为全县水利高质量发展的一道必答题。
8月30日,吕家沟水库项目举行合同工程完工验收。该项目位于栗子乡栗子社区,是一座以乡镇供水、农业灌溉为主的小二型水库,作为栗子湾抽水蓄能电站工程占用黄土坎水库和群力水库部分任务的替代工程,吕家沟水库总库容31.6万立方米,可为栗子乡场镇5000人的生产生活用水提供保障,可灌溉面积达1060亩,年总供水量47万立方米。
“吕家沟水库所在水系为龙河流域左岸次级支流拱背桥沟,下一步将进行1个汛期左右的试运行阶段。”丰都县水利工程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
近年来,丰都县水利局持续推进水源工程,探索实施山区“长藤结瓜”水系连通工程、“稻香水网”骨干水网工程,促进水源连通,分配调度河流水量,完善水资源配置体系和互联互通配置格局。
观音岩、茶沟子水库完成建设任务,正在进行完工验收工作;陈家沟、竹田湾水库主体工程全面完工;蔡家沟水库和海螺沟水库已开工建设,正在开展临时设施建设……一个个水源工程接连“落地开花”,丰都逐步补齐蓄水工程短板,连通水库、山坪塘、蓄水池之间的“血管”,突破分水岭物理分割,构建起一库连百塘串千池的水网布局,实现多水资源空间均衡调配。
目前,丰都已建成大中小型水库112座,山坪塘、水池9700余座,工程性、季节性缺水问题基本得到解决,进一步提升了水资源承载力和水资源供给保障能力。
此外,丰都在水利工程建设中严把质量关和安全关,积极探索使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推动弹子台中型水库成功创建市级水库标准化管理达标工程,成为全市首批、全县首个标准化管理达标工程。
强化生态治理
实现一江碧水向东流
夏日傍晚,包鸾村的村民经常结伴沿着包鸾河河堤散步,河水清澈见底,数十种鱼类自由生长,一幅“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场景引人入胜。
“守护母亲河,保护好一江碧水、两岸青山,是丰都严格落实‘以河长制促进河长治’的初衷和目标。”丰都县水利局相关负责人说。
近年来,丰都县水利局深入推进河长制工作,滚动实施龙河、包鸾河市级幸福河湖建设,有效筑牢了水生态治理防线,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今年上半年,全县镇村级河长应巡河17238次,实际巡河21790次,巡河里程63906.56千米,巡河时长14861.5小时,巡河完成率126.41%。
为了进一步优化河流管护机制,丰都持续推进“河长+检察长”机制,设立派驻河长办联络检察室,深入开展水域综合整治行动,实现法律监督和行政机关执法管理职能有效衔接。去年,丰都县检察院累计巡河20次,发现破坏河流生态线索3件、立案3件,促使行政机关对3家影响水域水生态环境的企业进行督促整改,有效保护了辖区水生态环境。
丰都还加快推进数字赋能,不断升级河流管护设备。去年,全县完成智慧河长综合信息平台建设,联通集成232条河流,913段河段,112座水库,115个雨量站,49个取水口,95个监控视频点等前端,结合水信息公开平台,形成规范化、高效化、网格化、实时化、准确化和公开化的河湖管理信息化工作格局。同时,完成水文站巩固提升3座,自动雨量站点升级改造115处,新建、改造水位遥测测报站点10处,实施水库大坝安全监测和雨水情监测项目108座,利用大数据掌控河流动态,在此基础之上利用无人机、无人船开展“水陆空”全方位立体巡河,开展立体式问题排查汇总分析,实现管护无死角,河流管护能力和生态保障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截至目前,丰都累计投入4.8亿元专项实施重要节点生态修复、河岸绿道防护林建设,开展龙河、暨龙河、双鹰河、渠溪河等河道综合治理工程,累计恢复植被595亩,新造林1300亩,开展水土流失综合治理18.44平方公里,完成营造林建设2.48万亩,修复河道堤岸18.48公里。同时,设立河湖管护专项资金100万元用于河湖监测监控、河湖管护及设施维修养护,切实提高水生态环境保护治理能力。
一系列有效举措换来了一江碧水向东流。目前,长江(丰都段)及其支流稳定保持Ⅱ类水质,龙河(丰都段)全国首批示范河湖持续巩固,包鸾河入选重庆市首批幸福河湖建设名录。
如今,随着城乡水环境不断提升,河畅水清、安宁和谐、宜居宜业、人水相亲的幸福河湖成为了丰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基础。
供水提档升级
推动城乡供水一体化
走进武平镇坝周村香葱基地,连片的香葱长势喜人,微风吹来,阵阵葱香扑鼻而来。
目前,武平镇坝周村及新和场已建设完成约700亩的香葱产业,且效益非常好。然而,由于基础设施投入总体不足,正在建设的2500亩香葱产业缺少相应的水源,吃水成为了难题。
“农村供水是保民生、得民心、稳增长的惠民工程,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丰都县水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切实改变城乡供水整体保障水平不平衡问题,该县以农村饮水安全“一改三提”为抓手,加快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大力改善农村供水状况,不断增强广大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以香葱产业为例。丰都于今年6月启动香葱示范基地产业需水完善工程,计划新建总长度达12千米的多种口径耐型钢塑复合管、1台日处理能力300立方米的一体化净水设备及附属设施。
据介绍,香葱生长需水量较大,每周每亩用水量为405立方米,上述项目的实施可以及时为香葱补充生长所需的必要水分,确保香葱的良好生长。目前,武平镇新和场及坝周村尚无饮水净化设施,村民从山上引水至蓄水池,然后向村民供水,存在饮水安全风险,通过项目实施,设置净水设备,能够有效解决村民饮水问题,确保村民饮水安全。
武平镇正在发生的变化成为丰都推动城乡供水一体化的一个缩影。截至去年末,全县集中供水工程438处、供水人口59.87万人,分散供水工程2404处、供水人口6.65万人。其中,城市净化消毒设施配置率100%,实现“应配尽配”;自来水普及率90%、农村饮水水质达标率达提升至95.3%;构建起以规模化供水工程为主、小型集中供水工程为辅、分散供水工程为补充的农村供水服务体系,农村饮水安全保障率达100%。
丰都,因水而生,因水而兴,因水而美。“未来,我们将继续以项目建设为牵引,坚持结果导向,加快补短板、增动能,在一个个重点项目‘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中,让水网建设愈加枝繁叶茂,勾勒出润泽丰都大地的壮阔图景。”丰都县水利局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