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位于达拉特旗境内的鄂尔多斯市中心城区引黄供水工程经过18天的试运行后正式通水,60万中心城区居民喝上了黄河水。
鄂尔多斯市中心城区引黄供水工程位于达拉特旗王爱召镇,该项目共获批取水指标1600万立方米,所取用的黄河水经净水厂常规处理工艺净化、消毒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后,通过新建38.6公里输水管线与东胜区现有引黄管线连接引水至中心城区,从根本上解决了困扰中心城区居民几十年的供水问题。
“项目利用已建穿黄管线引水至黄河南岸新建净水厂,经净化处理后,通过新建38.6公里输水管线与现有供水管线连接,引水至中心城区,日供水能力达10万吨。”鄂尔多斯市水投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马军说。
2024年鄂尔多斯市共获批2800万立方米的取水指标,其中,1600万立方米用于中心城区供水,剩余指标将用于地方产业发展,这也是自1987年《黄河可供水量分配方案》实施以来沿黄城市首次通过实施“拦沙工程”置换的取水指标。
“贯彻执行了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同时它也是在这个精打细算用好水资源,要从严从细管好水资源在这方面的一个非常好的一个典型案例。”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上中游管理局总工程师喻权刚说。
如此多的取水指标从何而来?答案就在“拦沙换水”。从2020年开始,鄂尔多斯市治河先治沙,投资6.15亿元,在黄河内蒙古段的主要产沙支流“十大孔兑”,新建151座拦沙坝和1处引洪滞沙工程,这些拦沙坝可以将黄河泥沙蓄积在坝体一侧,预计在25年的使用期内可减少入黄泥沙1.27亿吨,鄂尔多斯市也以此为基准置换了2800万立方米的取水指标。
拦下泥沙,取得用水,生态效益和民生效益双赢。张立其是鄂尔多斯市东胜区的居民,从试通水到现在,昔日家中的储水装备已经彻底不用了。
“再不用说晚上起来再接水了,就不用了。生活质量也提高了,我也不用再担忧了,给我们解决了非常大的问题了。”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居民 张立其说。
《黄河保护法》规定,国家建立健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支持在黄河流域开展用水权市场化交易。“拦沙换水”工程不仅在全国下好了水权置换的改革先手棋,同时为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