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水表信息网!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供水新闻
 
供水新闻

10年189项专利,青岛一滴水的“逆袭”

字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07-09  来源:半岛都市报  浏览次数:96

作为严重缺水的城市,青岛市区供水9成以上依赖调引的客水,关于水的科研创新一直处于全国第一梯队。从水质检测到污水处理等全流程,10年时间取得授权专利189项。借助科研力量,青岛再生水的年回用量达到7336万吨,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5倍,供水保障能力不断提升。不仅如此,青岛“一滴水”里的科研成果,还陆续转化为品牌推广到全国,形成了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喝啤酒”“回用碳源”,污水处理屡创“硬核科技”

如今,李村河、海泊河、张村河等即便到了冬季,依然流水清清,鱼跃鸟欢。这背后,是青岛再生水的出厂品质以及回用率的逐年提高。

记者从青岛水务集团环境公司了解到,青岛的再生水出厂品质已经达到了国标一级A(国内污水处理的最高标准)。

出厂水品质的提升意味着投入更多,底气从何而来?青岛水务集团技术人员介绍,污水处理作为整个供排水环节最复杂的一环,科技含量也更高。如何降本增效,青岛这些年一直在不断创新。

从2018年开始,青岛水务集团环境公司就开始对啤酒废液的处理进行科研攻关。在啤酒生产的过程中,废液里存有大量有机物。排放到市政管网之前,啤酒厂需要提前处理将浓度降低。而污水处理厂的微生物则需要以这些作为“碳源”,来吃掉污染物。

啤酒厂处理需要花钱,污水处理厂同样要花一笔钱购买“碳源”。经过科研攻关,重新再造流程,青岛水务集团环境公司成功将啤酒废液转化为污水处理厂可以使用的碳源。截止到目前,这一成果已在全国11个省份的35家啤酒厂和下游污水处理厂推广应用,累计节约污水运行、投资费用等8.47亿元。

喝上了“啤酒”以后,科研人员并未停下脚步。他们从回流的污泥中继续挖潜,给微生物寻找到新的碳源,实现了污水处理“零碳源”投入。这一成果累计节约直接生产成本6200余万元,并在全国多座污水处理厂持续推广应用。

再生水年回用量达到了7336万吨,是全国平均的2.5倍

有了硬核科技,青岛再生水在提升出厂指标的同时,还在不断降低成本,这给让再生水的回用有了更大的底气。

作为一座缺水的城市,青岛一直在开辟第二水源。从2001年开始,青岛就成为全国五个再生水试点城市之一。为了提升回用率,青岛一直寻找更多的应用场景。

最开始的时候,再生水主要用于工业设施冷却用水,以及绿化灌溉用水。因为使用场景有限,再生水利用率并不高。

从2014年,青岛再生水使用量进入跨越式发展。在李村河以及海泊河,再生水开始进行河道补水。2023年,青岛海湾中水与华电青岛天然气热电联产工程项目签署供用水协议,供应高品质再生水;又与青岛能源集团合作,提取再生水热能,扩大了再生水应用场景。

经过20多年的发展,青岛再生水的年回用量达到了7336万吨,累计接近6亿吨。再生水利用率得到显著提升。

记者了解到,青岛水务集团环境公司正在推进高品质再生水的生产,实现分质分类供水。青岛水务集团环境能源公司今年将新增污水处理能力13万吨/日,再生水产能和利用量也将再扩大。

从自用到推广青岛样板,科研成为新质生产力

如果说在初期,青岛在涉水领域的创新,主要是为了解决自身面临的问题,进行降本增效。那么如今,越来越多的科研成果已经走出青岛,推广到全国,成为了兼具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新质生产力。

在污水处理领域,渗沥液被称为是全世界的难题。一滴渗沥液的污染物浓度,是普通污水的百倍。一滴渗沥液的纯净之旅,不仅要经过加强版的“污水处理”,还要进行一次反渗透过程,才能进行最后的全量化处置,是行业内公认的“老大难”问题。

目前,国内通用的处理技术,在处理有机物的过程中会产生强力的结垢,强度之高被称为钢筋混凝土。使用的过程中,几乎每个星期都得进行人工除垢,运行效率非常低。

经过长期探索与技术创新,青岛水务人不断尝试各种方法,成功摸索出预处理减量化的路径,并研发出了“化学软化+碳化硅膜分离”预处理技术,蒸发器进水中钙镁离子去除率达到90%以上,从根本上缓解了蒸发设备结垢,浓缩液处理能力衰减问题。

仅仅是这一工艺的突破,就将行业内主流处理工艺的成本降低了近一半。此前,业内的主流处理工艺成每吨要350元到500元,该项目处置成本缩减到每吨250元以下,极大地提升了工作效率。

而在研发的过程中,整个项目已申报专利技术20余项,已获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13项,发表科技论文13篇,登记计算机软件著作2项,获批团体标准1项。

同时,该公司还编写了国内首个膜浓缩液蒸发系统运行维护的团体标准,并且通过了专家评审,在行业内形成了一套成熟的解决方案。而且,这项技术已经形成了对外服务的品牌,将走出青岛为全国同行提供服务,带来更大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近十年来,青岛水务集团申请建设了青岛市水质保障与水资源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等7个市级科技创新平台,拥有3家高新技术企业、1个省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取得授权发明专利32项、实用新型专利157项、软件著作权41项,参与编制国家标准2项、行业标准4项、地方标准10项,获得山东省、青岛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各1项。

科技创新让青岛有了更加多元化的供水来源,保障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同时,科研成果的推广也成为未来发展的源头活水,推动青岛用水不断蝶变发展。

 
免责声明:
本站所提供的文章资讯、图片、音频、视频来源于互联网及公开渠道,仅供学习参考,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通知我们,我们会遵循相关法律法规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