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莒南县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包括4个关键项目:新建2座泵站(泵船)、铺设4条供水管线、建设1.8公里引水渠和9.05公里隧洞、新建兰墩村净水厂。“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是重要的民生工程,时间紧任务重。自开工以来,我们全力推进项目建设,目前泵站(泵船)、供水管线及水厂主体建设已完工,水厂厂房装修、设备安装同步进行;针对炎热天气,我们采用早班早上、晚班晚下,加人员、加机械等方式,确保按期通水。”莒南县水务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工程管理部负责人王海全告诉记者。
小小一滴水,“惠”聚大民生。近年来,莒南县先后建设了7处规模化集中供水厂,基本实现了城乡供水同源、同网、同质的目标。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莒南县委、县政府着眼城乡供水一体化发展目标,一方面落实资金,一方面细化任务目标,推动工作任务落实落地,进一步提升水资源统筹能力、保障区域用水安全。“目前,项目正在全力全速推进,建成后将全面实现中心城区大水网连通,构建长效稳固的供水保障体系,实现城乡供水统一管理,全面增强水安全保障能力。”莒南县水利局局长陈庆刚说。
6月18日,记者走进莒南县再生水循环利用项目鸡龙河泵站施工现场,只见各类车辆往来穿梭,工人们在施工点位上紧张有序地施工。
近年来,随着一批重大钢铁项目在临港经济开发区落地生根,莒南县工业用水量猛增。为此,自2022年开始,莒南县水务发展集团着手谋划“污水处理厂+人工湿地”的再生水循环利用项目。“目前正在加速建设的是莒南县再生水循环利用项目——‘西水东调工程’。项目建成后,将为永锋钢铁基地、江鑫钢铁基地及北部工业园区等处日输送中水14万立方米,不仅能够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对提升河湖水质、保障水生态安全也有重要意义。”莒南县水务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代玉欣说。
莒南县现有大中小型水库187座、河流323条、塘坝2394座,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5.94亿立方米。莒南县围绕中央和省市关于加快构建现代水网的指示要求,依托河湖众多、水系发达的优势,聚焦治水、管水、用水,持续推进重点水利工程建设,构建起独具特色的大水网格局,提升了城乡用水保障率和水资源统筹调配能力。
三库串联,供水能力持续增强。依托陡山水库、石泉湖水库、相邸水库的优势水源,先后实施三期引陡济石工程,将陡山水库水源调入石泉湖水库;从石泉湖水库放水洞铺设管道,实现石泉湖水库向相邸水库自流供水,形成“三库串联”格局。2022年10月,结合现代水网建设需求,实施陡山水库至石泉湖水库水系连通工程。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强化水资源统一调配,激活有限水资源的最大潜能。
中水集用,管理体系逐步完善。以临沂市创建国家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试点为契机,投资4.5亿元,采用“表流人工湿地+输送管网”工艺,实施再生水循环利用项目。项目建成后,年可实现再生水利用量5100万立方米,预计年削减COD排放量3942吨,可解决水环境污染、水资源短缺问题,提升河湖水质。
西水东调,资源配置更加高效。实施沭河雨洪资源调配工程,在道口镇朱家庄段新建沭河橡胶坝,在扁山新建长4.1公里的隧洞,通过橡胶坝引水闸,经6.5公里明渠自流至鲁沟泵站,通过压力管道至石泉湖水库东库,另外可通过扁山隧洞直接向东部精品钢基地供水。
灌区提升,水利基础不断夯实。在2023年修补陡山灌区干、支渠,治理鲁沟河干流及其支流基础上,今年实施陡山灌区改造提升、相邸灌区灌排工程。项目建成后,将全面提升灌区内7.3万亩耕地的保灌能力,有效强化粮食和农产品供给保障。
水美城乡,生态底色全面擦亮。在城区,先后投资15亿元,对白马河、磐龙河、龙王河、卧龙河、鸡龙河进行清淤疏通、扩容增源,建成50公里的水生态长廊。在建制镇,对重点河流流域涉及的8个镇加强污水处理站建设,实行“一镇一厂”,做到雨污分流。在农村,以成功争创全国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县项目为契机,与“百千工程”相结合,在全县9个镇、174个村实施水系连通、河道整治、水源涵养、生活污水处理等工程,沿河打造水系景观带。
随着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县、陡山水库至石泉湖水库水系连通、湿地修复及再生水利用、相邸水库增容以及洙溪河、鲁沟河、龙王河综合治理等项目的实施和运行,莒南县现代水网体系不断完善,供水保障能力不断提升,现代水网将为“宜居宜业宜游”现代化莒南建设提供坚强有力的水利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