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水表信息网!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供水新闻
 
供水新闻

这些大文豪竟是水务“先驱者”

字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06-17  来源:武汉水务集团  浏览次数:214
 

 



人人说端午,端午各不同

关于端午节的起源

民间的说法很多

其中最广为人知的是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这个时候,就不得不说屈原与水的联系了

他可是有着利水、治水梦想的大文豪呢!
微信图片_20240617132856

微信图片_20240617133308
     他出生于长江中游的西陵峡畔,该峡是通往下游郢都的咽喉要道,素以“险”著称。

 

屈原常年生活其中、往来其间,对西陵峡之险感受最深。并艺术化为《九章·悲回风》 中让人心跳的听涛描写。

 

 

微信图片_20240617132912

微信图片_20240617133524
 

《离骚》曰:“忽吾行此流沙兮,遵赤水而容与。麾蛟龙使梁津兮,诏西皇使涉予”屈原想象,要在赤水河上指挥蛟龙架桥,还让西皇给与协助,帮他过河。

 

《楚国交通研究》说“楚国多桥梁,且会建造桥梁”。说明楚国的确建有很多桥梁。不过大多建于小河上,大河上只可能用船只等工具搭建临时浮桥。所以屈原想要在大江大河上架桥,虽构想大胆,但并非空想。

 

微信图片_20240617133637

如果说《楚辞》中,《离骚》是古人想象力的凝聚,那《天问》便是古人怀疑精神的代表。在《天问》中,屈原一口气提了172个问题。

 

屈原问水蕴含着对如何认识自然、顺应自然、改造自然的理性思考,重视人的价值,包括治水在内的治国活动,都必须举贤授能,专人专事。


在古代,还有这样一些“大文豪”

或许您在学生时期里的“熟读并背诵全文”中

就早已领略过他们的诗文才华

但您未必知道,他们为官期间的治水成就

丝毫不比他们的诗文成就逊色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这些水务“先驱者们”

微信图片_20240617132922

白居易是历代水利专家中最著名的诗人,又是历代诗人中极其出色的水利专家。

 

他一生参与和指挥完成的惠及民生的水利工程有三项:治理杭州西湖、开筑苏州山塘河、开凿洛阳龙门八节滩

 

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期满离开之际,出现了“杭老遮车辙”的送别场面,老百姓扶老携幼为他送行。依依惜别时,白居易回赠了一首诗:“税重多贫户,农饥足旱田。惟留一湖水,与汝救凶年。”

 

微信图片_20240617132930

杭州人民为纪念白居易所做贡献

将此堤坝命名为“白堤”

图为《人民网》发表的文章中摄影图

(新华社记者 黄宗治 摄)

 

微信图片_20240617132937

说起范仲淹,可着实是位文理双修的奇才,治水生涯中最典型的莫过于苏州治水。

 

范仲淹刚出任苏州知府便遇上水患,在实地考察过后,他采取以工代赈的方式,每日给粮五升,招募饥民兴修水利。不过半年光景,苏州水患基本化解。

 

此外,范仲淹悉心研究低洼圩区的治水经验,提出“浚河、修圩、筑闸,三者如鼎足,缺一不可”的治水主张,这种治水思想一直影响后世。

 

微信图片_20240617132944

如今的太湖风光

图为《人民网》发表的文章中摄影图

(新华社记者 季春鹏 摄)

 

微信图片_20240617132950

曾巩赴齐州(今济南)上任后,在北城进行了大规模水利建设,其中的核心就是北水门工程。

 

曾巩利用原有城门,两岸用石头垒砌,中间放置石水闸,分为两扇,并设置门扃,根据水位高低决定水闸的开闭。如果城内积水,则开闸,水向北流至小清河;如果城外积水有倒灌入城之势,则放下水闸,御水于城门之外。

 

工程完毕后,曾巩特地撰写《齐州北水门记》文,以记此事。“于是内外之水,禁障宣通,皆得其节,人无后庐,劳费以熄。”至今,北水门依旧发挥着排水的作用,使大明湖“久雨不涨,久旱不涸”

 

微信图片_20240617132959

如今的济南大明湖

图为《人民网》发表的文章中摄影图

(新华社记者徐速绘 摄)

 

微信图片_20240617133006

1071年,苏轼第一次来到杭州做官,被杭州迷人风光深深吸引,写下“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千古名句。18年后,苏轼作为杭州太守再次来杭,此时西湖出现大面积淤塞,已不复往日模样。苏轼带头“施家财”,写字作画去义卖筹款,组织20万人挖掘淤泥,疏浚了西湖。这些淤泥在西湖上筑起了一道横贯南北的长堤这便是有名的“苏堤”

 

1077年4月,苏轼调任徐州知州。到任刚三个月,黄河在澶州决口泛滥,洪水冲向徐州。苏轼临危不惧,先关闭城门,以安定民心。同时征发5000民工,抢筑一道“首起戏马台,尾属城”的抗洪大堤。他还拿起工具,布衣草履,“以身帅之,与城存亡。正是在苏轼的带领下,官民团结一致,采取了积极有效的防洪措施,使徐州转危为安。

 

微信图片_20240617133012

游人在现今的西湖苏堤区域游览(无人机拍摄)

图为《人民网》发表的文章中摄影图,新华社记者 翁忻旸 摄

微信图片_20240617133022

还是地方官时,王安石对东钱湖进行了治理,疏湖泥,立湖界,起堤堰,限制湖水流出,抵御海潮侵入,从而解除了湖区周围及鄞县、镇海七乡农民的水旱之苦,充分发挥了湖区的灌溉和渔获之利。

 

说到王安石,自然要提到史上著名的“王安石变法”。其中的重要内容则是在宋熙宁二年(1069年)十一月颁布的《农田水利约束》。在政策推动下,形成了全国兴修水利的高潮,“四方争言农田水利。古陂废堰,悉务兴复。”

 

据历史记载,从1070年到1076年间,各地兴修农田水利工程共计10793项,增加灌溉面积3600万亩之多。

 

微信图片_20240617133030

如今的东钱湖景色

图为《宁波市人民政府》官网发布

(未标明摄影作者)

 

光阴荏苒

治水仍是至关重要的一堂“必修课”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我们将在治水、利水的道路上奋力前行

 
免责声明:
本站所提供的文章资讯、图片、音频、视频来源于互联网及公开渠道,仅供学习参考,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通知我们,我们会遵循相关法律法规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