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点缀了苏州的春色?阳光洒在江南水乡交错密布的河湖上,晶莹剔透的“果冻河”美上热搜;阳澄湖“水下森林”里,水草与鱼群嬉戏共舞;河道沿岸绿荫袅袅,白鹭翩飞。
比春色更让苏州人欣喜的是,苏州河湖水质日益提升,2023年苏州全市国省考断面水质优Ⅲ比例为95%,太湖苏州片区水质达“十三五”以来最好水平,连续16年安全度夏;基本消除城乡劣V类河道,累计建成幸福河湖超2200条。
“水质日益提升”,为了这六个字,苏州坚持“见河长、见行动、见实效”,完善市委市政府领导挂帅出征、18名市级河湖长牵头、18名河道主官为纽带的工作机制,河长制从“全面建立”到“全面提质”,制度体系更加健全。站在新起点,2024年,苏州发布1号总河长令,全面加强现代水网建设,让水网建设惠及民生福祉,努力交出“走在前、做示范”的治水答卷。
水岸同治
绘就碧水清流新画卷
“就是这片湖,水清吧!”4月30日,相城阳澄湖度假区管理办安监环保部部长戴飞领着记者来到阳澄湖中湖,碧波荡漾之下,“水下森林”水草密布,鱼儿穿行;“美人腿”两侧的人工浮动湿地芦苇摇曳,白鹭翩飞……
阳澄湖的水清岸绿,不仅体现在肉眼可见的清澈之中,更经得起各类数据指标的考验。2023年国考阳澄湖心断面首次实现水质“达Ⅲ”目标,总磷浓度0.047mg/L、同比改善13%,溶解氧浓度同比改善6.92%,总氮浓度同比改善5.1%。
湖水清清因何来?苏州按照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综合治理的生态保护修复理念进行“水岸同治”。水里做文章,苏州投资千万元养护好阳澄中湖湿地、建设阳澄西湖屏障带工程,筑牢阳澄湖生态屏障。
“水下土方地形塑造建设即将完成,下阶段将种植芦苇、香蒲、千屈菜等水生植物,今年10月阳澄湖将新增一片‘水上森林’。”在阳澄湖镇圣堂村岸段,阳澄西湖屏障带工程进展顺利,生态岛初现雏形。相城区水务局水利建设管理科科长朱建平介绍,工程将在湖滨岸建设800米生态护岸,利用水生植物对淘刷护岸进行生态修复,并通过拦截、净化等措施,降解水体氮磷等物质,构建有效的入湖生态屏障。
“岸”上下功夫——通过对相城区高标准大闸蟹养殖池塘全面摸底建档,科学制定排水计划,加强尾水监管,严格做好水质监测,确保尾水达标排放;实施雨污水管道修复工程,去年阳澄湖镇对辖区564公里雨污管道“体检”,并对检测出的问题管网进行维修。
一湖阳澄清水,是苏州水环境治理成效的一个“缩影”。苏州水务部门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聚焦重点水域,不断推动河长制走深走实,用心守护这一方温山软水。
紧盯源头减排。苏州推进产业绿色集约发展,去年改造、淘汰低端低效企业近4000家;开展新一轮涉磷企业整治,3000多个入河排污口整治全部完成;攻坚“消劣争优”、污水治理提质增效和“厂网统一管理”,累计治理劣Ⅴ类河道1257条。
强化高效利用。开展河湖保护专项整治行动和长江干流岸线利用项目“回头看”,拆除市级河湖沿线违建11.6万平方米,在全省首创“水域银行”机制,确保水域面积不减少、功能不降低。
突出生态修复。落实“一湖一策”系统施策,重点打造以阳澄湖、昆承湖、淀山湖等为中心的八大湖泊群;完成年度幸福河湖建设400条,印发全国首个县级幸福河湖群评价办法,元荡获评示范区首个示范幸福河湖,长漾国家幸福河湖建设稳步开展,“双湖”协同示范区建设入选中国改革2023年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
齐心“河”力
打造多元治水格局
交界河湖水环境共同治理,一直是个难题。
地处“吴根越角”的嘉兴市秀洲区和苏州市吴江区,水系相通,犬牙交错的界河长达39公里。错综复杂的水系,让两地多年的“水账”一直难以算“清”。近年来,两地跨界协作、团结治水,建立联动机制,让河道重现清波。
在苏州、无锡、常州、湖州四地,一泓清水四地守护,“治河不分家”成为共识。苏锡常湖建立环太湖机关党建圈、四市河长制协作机制,举办“为太湖增添更多美丽色彩”环太湖四市河湖长制工作培训,合力打造世界级生态湖区;苏锡两地开展望虞河(漕湖、鹅真荡)示范区水环境协同融合发展行动,两地毗邻地区实现生活污水就近相互改接管。
协同治水,不仅让水更清河更畅,也将合作从水延伸到岸、从岸延伸到人,构建多元治水新格局。去年以来,苏州市河长办深入推进“联合河长制”改革,探索跨界水体水利工程“建管运”一体化路径;建立“联合河长+党支部+攻坚项目”机制,完善“河长+检察长”“河长+警长”等协同模式,“江河湖海”公益修复基地体系基本形成;探索政企民共治新路径,成立治河志愿组织157家,吸纳民间河长8469名。
暮春时节,记者来到苏州园区金鸡湖街道,只见沿着东方社区穿梭而过的园区57号河碧波潺潺,两岸杨柳低垂。一年前,这条河还是居民口中的“闹心河”,两岸环境脏乱差,存在树木倒伏、杂草丛生、垃圾堆放、景观缺失等问题。
“为改善河道环境,社区联合金鸡湖街道社工室探索开展‘河湖议事厅’,执行发挥‘五社联动’的作用,社区、物业、居民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共同参与河道治理。”东方社区党委书记沈亢介绍,“河湖议事厅”成立一年来,开展多次主题议事会,清理了河道杂物,并种植了山茶花、月季等景观花苗,让河道焕发新生。
河道治理脚步不止于此,东方社区还成立了一支15人的常态化居民护河队,为持续改善水体环境注入活力。“苏州这样的好地方,我们是发自内心地去呵护它。看着河水清亮,心情也跟着变舒畅了。”退休党员陈琦是护河队的一员,每周她都要沿着河流,观察水质、河岸生态。
人们的笑脸、复绿的河岸,无疑是苏州协同创新,构建多元管护治水格局的“生动注脚”。
构建现代水网
为“东方水城”增添色彩
现代水网建设,是系统治水的关键一招。作为江南水乡,苏州如何加快构建现代水网?苏州的答案是,将基础设施建设、河湖治理保护、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用三张网串联起来,推进构建“系统完备、安全可靠,集约高效、绿色智能,循环通畅、调控有序”的苏州现代水网,着力提升河湖“安保能力、联通活力、净水内力、节水潜力、兴业动力、惠民魅力”,形成“河长领治、部门联治、上下齐治、大小统治、三水同治、全民共治”新格局。
作为河长制的率先探索者,苏州已制定了更高的目标。今年4月10日,苏州召开全市河长制工作会议,提出进一步扛责任、强治理、聚合力,更加有力抓好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工作,加快吴淞江整治等现代水网工程建设、建设幸福河湖,抓好长江大保护、新一轮太湖综合治理等重点任务,合力绘就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生动图景,努力交出“走在前、做示范”的治水答卷。
有了目标,接下来该怎么做?今年,苏州将筑牢防洪排涝供水的安全保障网,以市域自然河湖水系为基础,以重大流域性工程、中小河流等区域性工程、控制性调蓄工程、安全供水和防洪排涝能力建设为重点,构建水网“纲、目、结、点”格局;打造生态惠民兴业的幸福河湖网,坚守水环境“只能更好、不能变坏”的底线,加强工业污染、生活污水、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太湖苏州辖区、阳澄湖稳定Ⅲ类,昆承湖、澄湖2024年创Ⅲ类。新建幸福河湖260条,建成太湖水文化馆,探索建设“15分钟亲水圈”,促进农文旅融合发展。
织密高效协同共治的智慧活力网。苏州还将结合水网数字化改革,构建实体水网与数字水网协同融合的智慧孪生水网体系,发挥好示范区“一河三湖”共保联治、太湖淀山湖等跨界河湖协作机制作用,积极引导全民治水。
“苏州将全力建设安全、生态、宜居、富民、智慧的幸福河湖,打通‘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转化路径,为苏州高质量发展提供可靠的水环境基础保障,为‘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增添更多美丽色彩。”苏州市河长办主任、苏州市水务局局长陈习庆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