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水表信息网!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行业资讯
 
行业资讯

马凯:六个维度促进节水型高校建设

字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06-05  来源:大河网  作者:马凯,华北水利水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副书记  浏览次数:1553
 摘要:开展节水型高校建设,是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的重要举措。建设节水型高校应从六个维度加以认识和把握,即提升思想认识的高度、加大科学管理的力度、激发技术赋能的精度、把握宣传引导的效度、发挥考核评估的尺度、拓展国际合作的广度。
关键词:节水型;高校;维度
高校不仅肩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使命,而且也是公共用水大户,在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节水型社会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发挥着重要作用。开展节水型高校建设有利于发挥高校立德树人作用,进一步提升全社会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意识,营造节水、惜水、护水的良好氛围。教育部、水利部、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联合印发《全面建设节水型高校行动方案(2023—2028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举措,“行动方案”明确了建设节水型高校的“任务书”和“时间表”。建设节水型高校应从六个维度加以认识和把握,即提升思想认识的高度、加大科学管理的力度、激发技术赋能的精度、把握宣传引导的效度、发挥考核评估的尺度、拓展国际合作的广度。
一、提升思想认识的高度
站位决定高度,思想决定行动。开展节水型高校建设应提升思想认识的高度。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高度建设节水型高校。高校肩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使命,大学生是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生力军,通过开展节水型高校建设,有利于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大学生节约用水的生活习惯和良好风尚,通过大学生群体能够辐射周边人群,带动家庭,进而能够示范引领全社会开展好节水工作。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高度建设节水型高校。高校既是科技创新和人才集聚的重要阵地,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通过开展节水型高校建设,发挥高校科研和人才集聚的优势推动节水科技创新发展,推动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不仅有利于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筑牢节水工作高质量发展新生态,而且能够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蓄势赋能。从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的高度建设节水型高校。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通过节水型高校建设,落实好“行动方案”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行动目标、重点工作、措施保障,不仅能够厚植绿色低碳新文明风尚,而且能够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二、加大科学管理的力度
加强组织领导。以节水管理为抓手,按照“统筹推进,重点突破,创新机制,科技赋能,加强领导,凝聚合力”的基本原则,健全高校节水工作机构,系统谋划部署节水型高校建设,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立体交融的工作闭环。完善节水制度。建立健全节水管理制度和目标责任制,压实高校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节水主责,统筹落实学校各部门节水责任。完善计划用水和定额管理制度,严格计划用水和定额约束,对节水工作任务逐条逐项细化分解,明确任务书、路线图、时间表,精打细算用好水资源、从严从细管好水资源,把“规划图”变成“施工图”。注重工作保障。注重经费保障,坚持开源与节流相统一,建立节水资金投入保障机制。注重人员保障,加强专业人员配备,常态化开展节水培训,提升管理能力和水平,推进宣传、组织、学工、团学等高校各类主体协同联动,拓宽各节水主体沟通交流和协作会商渠道。注重设施保障,对节水管网等基础设施运行状况和节水器具使用情况定期进行检查,对漏损严重的设备实施改造升级。
三、激发技术赋能的精度
摸清现有技术基础。对不同高校所处的空间地理水生态环境、水资源禀赋、节水技术和设施等进行常态化“体检”和动态性“检测”,做到“家底清”“底数明”,为节水技术研发、应用和推广提供基础数据。加大技术研发力度。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开展有组织科研,鼓励水利类院校加大节水核心技术研发和攻关力度,在芯片、算法算力算据等核心技术方面加大科研攻关,在网络设备及智慧用水监管平台建设应用等方面促进国产化全面升级,依靠数智化的节水新技术规范用水统计,完善用水信息台账,为节水管理、考核的精准化赋能。
四、把握宣传引导的效度
紧紧围绕高校节水这一主题,创新宣传教育形式,聚合多维场域,营造入学教育含节水、课堂教育有节水、校园随处见节水、线上线下话节水的浓厚舆论氛围。搭建全媒体节水传播矩阵。在学校官方网站、校报等基础上,结合大学生特点和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现实需求,拓展微信、视频号、抖音等新媒体平台,搭建全媒体传播矩阵,方便师生快捷浏览,以图文、视频、直播等方式全面开展节水宣传,总结节水经验做法和典型案例,讲好高校节水故事,实现节水教育科普化、常态化,拓宽节水宣传传播渠道。打造融媒体中央厨房。通过师生投稿、标准化线上生产等模块整合高校节水素材库,坚持大众化目标、分众化传播,使同一主题面向不同受众、不同平台呈现出最优内容,做好节水内容生产的硬件保障。推进节水内容供给侧改革。将节水融入德育教育内容,纳入教育教学全过程,主动融入青年大学生话语体系,尝试表情包、网言网语,广泛开展高校节水实践和公益宣传等活动,通过文化共鸣、价值认同、情感联结的多维交互,把节水的“大道理”转化成大学生易于接受的“小道理”,增强宣传引领的时代感和吸引力,引导大学生以实际行动争做新时代节水的践行者。
五、发挥考核评估的尺度
健全考核评价体系。以节水型高校创建评估验收为导向,完善节水型高校考核评价制度,细化考核评价标准,建立教育、水利、机关事务管理等部门会商机制,完善部门协同联动与考核评价机制,构建教育、宣传、监督、考核、奖惩等“多位一体”的考核评价体系,将节水“软指标”变为“硬约束”。注重结果运用。把高校节水工作及节水型高校建设情况纳入高校综合绩效考核评估,作为高校党建工作与事业高质量发展考核重要指标,作为巡视督查重要内容,评价结果与校内绩效考核、评优评先等相关联,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和“风向标”作用,充分激发广大师生主动参与节水型高校建设的内生动力。
六、拓展国际合作的广度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是推进节水型高校建设的重要方面,开展节水型高校建设应注重开辟国际交流与合作新赛道。一方面,积极走出去加强交流互鉴。在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的引领下,发挥好中外合作办学、访问学者交流等平台作用,加大水利类人才培养和水资源节约方面的学术交流力度,利用国际水利方面的学术会议、重大活动,积极参与,发出中国声音,展示中国高校在促进水资源节约利用方面的理念思路和重大成就,加强交流互鉴,推进合作共赢,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国际交流合作新格局,凝聚应对水资源节约的智慧和力量。另一方面,积极引进来壮大自身力量。以海纳百川的格局和宽广的视野积极招贤引才,围绕高校节水科研项目、水资源集约利用等技术改造项目、重大水利科技攻关项目等加大包括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力度,在政策、待遇、平台等方面创造条件,开展有组织科研和集体技术攻关,紧跟高校节水领域前沿技术发展趋势,产出一批重大技术创新成果,以点带面不断进行拓展,加大节水技术成果的推广应用。举办世界高校节水方面创新竞赛、学术论坛会议,集思广益取长补短,为节水型高校建设厚植坚实的人才队伍基础和科研基础支撑。
 
免责声明:
本站所提供的文章资讯、图片、音频、视频来源于互联网及公开渠道,仅供学习参考,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通知我们,我们会遵循相关法律法规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