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饮水安全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省委省政府高规格启动单村水站改造提升行动,围绕“改造提升8828座单村水站、服务242万人”任务,进一步加强农村饮水安全保障工作。号令一发,省市县三级迅速行动,高标准推进。眼下,各地正热火朝天地投入单村水站改造提升工程建设中,并取得了阶段性进展。“浙江水利”微信公众号推出“单村水站改造提升进行时”专题,看各地在推进过程中涌现出的好经验、好做法。第八期,我们来看诸暨。
近年来,诸暨市深化运用新时代“枫桥经验”,以城乡供水“同源、同网、同质”为目标,探索建立“用水矛盾不上交、饮水平安不出事、供水服务不缺位”的新时代“枫桥式”农村供水服务路径,推动单村水站建设管理“双提升”。2023-2025年,该市计划投资2781万元,改造提升132座单村水站,受益人口4.72万人。截至目前,132座单村水站改造提升已全面开工。
用水矛盾不上交
农村饮用水工程怎么建,建成什么样,群众最有发言权。在单村水站改造提升工程设计、建设之初,诸暨市坚持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通过现场查看、座谈交流等多种方式开展基层用水需求调研,充分尊重群众意愿,解决群众最关心的饮水安全问题。
现场听取村民供水意见
为了将用水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有效减少项目推进阻力,工程建设申报立项、建设监督、质量评价、长效运维、水费收缴、激励奖惩等事项由群众通过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决定。截至目前,已有38处单村水站改造提升工程通过村民代表大会集体表决,为后续推进打下坚实民意基础。
创新将评审会搬到村里,征求群众对水源选取、水站选址、管网走向、入户布线、消防设施布设等相关意见建议,实现“纸上评”到“现场评”转变,增加项目与群众需求的契合度,真正将服务送达基层“最后一公里”。同时,开展多部门联评联审,将涉路管线埋设、水源保护工作前置,有效提高建设效率,节约项目投资。截至目前,已完成单村水站改造提升现场评审方案22处。
现场评审
水站运维管理过程中,坚持管理问效于民。通过开展农村供水工程满意度调查,及时了解用水户水量、水压、水质等情况,根据反馈意见及时查漏补缺。同时,向群众普及水站制水工艺、运行情况等,引导群众自觉爱护制水供水设施设备和参与农村供水工程监督管理,增强群众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推动工程良性运行。
饮水平安不出事
本轮单村水站改造提升行动启动以来,诸暨市根据原水水质情况、群众用水习惯、人口密度等因素,按照高效实用原则,对全市单村水站实施分类改造提升。
因地制宜制定“一站一策”。对有条件的镇村实施膜处理工艺,实现水处理环节提档升级;对偏远山区部分海拔200米以下或3级加压可覆盖的镇村,开展乡镇水厂管网延伸工程,进一步提高城乡规模化供水覆盖率。
从“源头”到“龙头”保护饮水安全。目前,诸暨市200吨千人以下饮用水源地有134处,存在位置偏、分布散、管理难等特点。利用“枫桥经验”发源地的优势,坚持发动和依靠当地群众,将水源地保护工作纳入村规民约,强化水源保护宣传力度,由全体村民共同保护水源水质。
工作人员进村入户进行宣传水源地保护
同时,扎实开展水质检测工作。加强供水站原水、出厂水水质检验和监测,建立“在线仪表监测-县级统管单位专业检测公司月检-主管部门和卫健部门抽检”三级检测机制,确保信息畅通、资料数据准确及时。今年以来,农村供水站水质样品共计送检680余个、检测6120余项次,所检项目均符合国家标准。
专业人员检测水质
供水服务不缺位
农饮水工程建好了,长效管护是关键。诸暨市充分发挥县级统管单位的专业优势和属地镇村的区位优势,建立全市农村供水“土专家”跨区域指导实训机制,开展农村供水运管人员培训,提升日常运行管理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同时,加强统管单位对镇村协管队伍统一调度,从“源头”到“龙头”实施全过程监管,确保供水工程高质量运行。
水利工作人员讲解农村饮用水设施设备维护
借助单村水站数字化平台,着力提升管理水平。优化县级运管平台驾驶舱功能,探索“水源干旱有预警、制水非标有告警、供水过量有报警”全过程预警机制。目前已实现山塘水库型水源水位、水站水量、出厂水质等在线监测,正研究开发预警功能。为了保障群众饮水安全“最后一公里”,在水源、水站、管网等制供水设施上张贴了问题反馈二维码。收到群众反馈的问题后,水利部门可以通过运管平台第一时间知晓问题,并及时处理,形成处置闭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