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供水安全是事关人民群众生活、生产的实事要事。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在省、市、县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西和县水务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重要论述。牢牢把握各级党委、政府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部署和防返贫监测的要求,持续聚焦农村供水工作重点、难点和堵点,大力推进农村供水工程提升改造,深化农村供水工程长效机制建设,全面完善农村饮水安全管理责任,把全县农村供水工作向规范化、专业化、标准化发展,让农村群众喝上“安全水”、“放心水”、“幸福水”。
一、农村饮水安全建设概况
我县农村供水工程主要以小型集中供水工程为主,通过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冲刺清零、补短板阶段的工程建设,共建成小型集中供水工程246处,实现了全县384个行政村(汉源镇城区5村由县自来水公司供水)8.5万户38.5万农村人口供水有保障。目前,农村供水体系已全面形成,农村供水管理责任体系已全面建立,为进一步提高供水保障能力,提升供水服务水平,我们持续落实“三个责任”,推进“三项制度”,加大公开“三类信息”,牢固树立底线思维,建立防返贫和动态帮扶机制,抢抓机遇,多措并举,主动谋划农村规模化供水工程建设,全面推进农村供水标准化、城乡一体化建设,保障农村居民饮水安全和农村供水工程良性运行,进一步提升群众幸福感。
二、优化布局,全力提升服务质效
西团水厂,位于西和县长道镇西团村。工程系西和县2019年脱贫攻坚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项目,于2019年4月10日开工,12月30日完工。
为最大化发挥水厂优势,保障人民群众用水安全,西团水厂主要利用原大口井作为水源,实行跨区域调水,解决长道镇光明村、西团村、水泉村、高谓村、川口村、刘磨村、丰收村、小峪村、石崖村、乔杨村、青龙村、陈沟村、大柳村、大寨村等14村4416户19132人(其中贫困户687户,贫困人口2509人)生活用水问题,并安装2500颗物联网智能水表,实现远程水费收缴。
西团水厂由西和县汇通农村供水有限公司直接管理,建立了长效运行管理机制,厂区现有员工8人,水质化验员2人,从源头到龙头,开展水源地巡查清淤保洁、取水设施管护、源水管网管护、水质检测、管网维修、应急抢修、水费收缴等工作。实现了供水服务便民化、水质检测规范化、应急抢修机制化,以“为民便民,优质服务”为目标,建立了农村供水技术服务保障体系,有效提高了当地农民的健康水平,减轻了居民取水的劳动强度,解放了一大批农村劳动力,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西团水厂也被评为甘肃省2023年度农村供水标准化五星级水厂。
三、多点兼顾,整合利用资源配置
观山水厂,位于西和县汉源镇朝阳村。始建于2014年,属2014年农村饮水安全项目,由规划的6个单项工程进行整合设计。建成后解决了卢河乡卢河村、丁钱村、吕窑村、玉明村、王尧村和陈山村共6村1718户7905人和卢河乡直机关125人及学校1088名师生共9118人饮水问题;通过2016年精准脱贫饮水安全工程、2019年脱贫攻坚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延伸解决了城区汉源镇朝阳村、牌坊村、任河村、孟磨村、东山村、范庄村6村6230人饮水问题,目前共解决了15348人的生活饮用水问题。
观山水厂供水范围大,供水覆盖了2个乡镇12个村,为保证供水稳定,设有两处水源,一处位于兴隆乡大水来,距水厂25公里,一处位于卢河乡洞山,距水厂20公里,水源地范围内植被良好,水量充沛、稳定,水质优良。工程建设时引用新技术,输水管道通过山下打钻400多米,从山底穿越,实现了水自流至水厂,节约了建设、运行成本,减少了施工作业范围以及对植被的破坏,防止了水土流失及污染,保护了环境。水进入观山水厂进行沉淀、吸附、杀菌、消毒净化处理,通过配水管网,入户供水。
观山水厂由西和县汇通农村供水有限公司直接管理,水厂建立了长效运行管理机制,健全了农村饮水工程运行管理“三项制度”,做到了运行管理规范、供水水质达标、水价水费合理、运行安全可靠,实现供水工程的稳步良性运营,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用水安全。
四、多措并举,全力保障饮水安全
为全力保障我县农村群众用水,我局深入谋划,充分利用多处多点水源,解决季节性水量不足现象,保障饮水安全。立足现实,针对居住现状,结合水资源实现跨流域调水,如洛峪河调水至西高山方集、成集,洛峪河调水至何坝镇强沟、郑沟等、十里镇五里村,西汉水调水至长道青龙村等。同时,将原来分散式单村供水模式进行优化,整合水源,扩大了供水规模,解决了整流域、跨流域跨乡镇用水问题,白雀水厂整合了单村供水模式,实现了水资源优化配置,形成了集中跨乡镇供水,与姜席镇黄石崖水厂并轨,实现了综合调度;兴隆水厂利用水资源优势,实现跨流域、跨乡镇规模化供水,供水范围扩大到26个行政村,充分解决了原供水范围水质、水量不达标的问题。
“水为生命之源。”接下来,我局将继续扎根我县实际,围绕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这一课题,积极谋划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集中供水规模化建设,完善供水管理系统,加强水质检测,巩固建设成果,强化服务意识,坚持以严的要求、实的行动,以鲜明的态度、积极的行为、强有力的措施,服务我县城乡居民,强化水利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