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江河湖泊众多,但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是基本国情水情。长期以来,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方式总体上较粗放,用水效率不够高,浪费现象存在,与高质量发展不相适应,如何更好供水节水是摆在各地面前的一道必答题。
2020年以来,宁夏落实水利部关于在全国开展“互联网+城乡供水”先行先试、积极探索可推广经验的部署要求,构建数字供水领先模式,走在了全国前列。宁夏全区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7%,规模化供水工程覆盖农村人口比例达91%,供水节水效果明显,广大群众得到实惠。从宁夏等地的实践经验看,“数字管水”有3个方面的经验值得借鉴。
打好物质基础。优良完善的水利工程是实行水利数字化的基础,可以实现一体化高效管理,有效防止跑冒滴漏。为此,宁夏对工程水网进行提标夯基,构建一体化供水格局,推进大水源、大水厂、大水网、大连通建设,供水工程区域互通、县县打通、城乡连通,在充分发挥已建工程效益基础上,相继实施骨干供水工程,形成覆盖全域的水源工程布局。
进行数字支撑。供水工程良性运行、水质全程管控是供水工程数字化的核心,可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手段,实施从水源、水厂、管网到用户端的全流程数字化改造,形成以“云、网、端、台”为支撑的数字治水基础运行环境。从用户端看,城乡群众可通过手机APP缴费购水、查看用水信息、申请停用水等,让用水更便捷、缴费更明晰。
加强系统管理。建好用好数字水网,既要保障用水安全,增强供水预报、预案能力,保障饮水无忧,又要提效增智。从相关实践看,应建设统一的“互联网+城乡供水”管理服务平台,集成数据采集、管理服务、公众服务、移动服务等系统,接入智能水表等在线监测设备,将供水数据迁移上“云”,推动水源智能联调、水质在线监测、事故及时处置。
“十四五”时期是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仍需稳定的水资源作为支撑,而未来水资源供需矛盾则较为突出。因此,要加快推动“互联网+城乡供水”建设,发挥数字化精准、智能、节水等优点,既让群众喝上放心水,又以节水扩大发展空间,让有限的水资源发挥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