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水利部在宁夏固原市召开农村供水高质量发展现场会,全面推广“互联网+城乡供水”建设经验,共话基于数字支撑的农村供水高质量发展路径,为促进宁夏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水安全保障,让全区728万人民喝上了“安全水、放心水、幸福水”。
深化示范 带动人民群众“福饮安康”
2020年6月,水利部正式批复同意宁夏开展“互联网+城乡供水”示范省(区)建设。多年来,宁夏深入贯彻“四水四定”原则,坚持先建机制、后建工程,编制《宁夏回族自治区城乡供水高质量发展规划》,出台“互联网+城乡供水”投融资机制、建管模式、水价机制等指导意见,不断优化现代水网建设布局,着力构建数字供水领先模式,持续推动城乡供水规模化发展、数字化赋能、标准化建设,打造了统筹谋划、一体推进、均等服务、全民受益的城乡供水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城乡统筹 优化水网要素促动“三网融合”
如何加快建设“互联网+城市供水”先行试点?宁夏统筹城乡用水情况,不断提升工程水网基础、创新探索数字水网管理模式、完善服务水网均等化保障体系。预计到2027年底,示范区基本建成,城乡供水一体化、规模化工程覆盖农村人口比例达到98%,80%县区实现县域饮水安全标准化。
为有效发挥大数据基础支撑作用,保障全区“互联网+城乡供水”项目实施,宁夏按照“北引黄河水、南调泾河水、用好当地水”的总体思路,坚持远近梯次布局、建大并中减小、调引提蓄结合,着力推进大水源、大水厂、大水网、大连通建设,相继实施了银川都市圈城乡东线、西线供水工程和清水河流域城乡供水工程、中卫市城乡供水工程等一批骨干水源工程,初步形成“6+2”骨干水源工程总体布局。
“全区‘互联网+城乡供水’项目累计完成投资9.31亿元,近三分之一县区完成项目建设,一半县区完成项目前期工作。” 宁夏水利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宁夏还着眼增强供水预报、预警、预演、预案能力,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手段,逐县实施从水源、水厂、管网到用户端的全流程数字化改造。同时建设宁夏“互联网+城乡供水”管理服务平台,集成数据采集、管理服务、公众服务、移动服务四大系统,接入智能水表等在线监测设备45万台,将供水数据迁移上“云”,推动水源智能联调、水质在线监测、事故及时处置。
目前,全区城乡集中供水工程从“十三五”时期的486处整合改造为目前的154处,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7%,规模化供水工程覆盖农村人口比例达到91%,城乡供水保障能力大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