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三位一体”推进现代化灌区建设
黑龙江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当好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重要嘱托,深入贯彻“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以服务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为目标,立足省情、水情,全力推动现代化灌区建设,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坚实有力的水利支撑。
一、系统谋划,奋力打造“设施完善”现代化灌区先行区。一是完善灌溉布局。印发实施《黑龙江省水网建设规划》,谋划构建“两横四纵多枢”灌溉用水保障体系,规划新增灌溉面积1469万亩,加快建设“北水南调济松嫩、河湖连通灌三江”的高质量农田灌溉网。二是夯实灌排基础。“十四五”以来,累计实施68处大中型灌区现代化改造,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372.8万亩,其中,2023年实施19处,实施面积105.65万亩。开工粮食产能提升重大水利灌溉工程,建成后可新增改善灌溉面积1280万亩,新增粮食产能130万吨以上。三是提高灌溉效益。加强与农业农村部门协作,优先将大中型灌区灌溉耕地建成高标准农田,打通从水源到田间的“最后一公里”,在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现代化农业推进中,打造现代化灌区工程体系。
二、节水优先,努力建设“生态良好”现代化灌区示范区。一是坚持节水增效。全面落实用水总量控制、定额管理,科学用水、高效节水,全省水田灌溉用水量从2012年的272亿立方米下降至2023年的248亿立方米,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由2012年0.56提升到如今的0.61,农业用水效率位居全国前列。二是保护生态环境。坚持将保障农业灌溉用水需求与维系良好生态统筹考虑,在三江平原实施地表水地下水联合调度,逐步实现区域地下水采补平衡,以地下水可持续利用保障粮食种植合理有序发展。三是提升耕地质量。始终把黑土地保护作为重大政治任务,省政府提出高标准农田建设、侵蚀沟治理、农田防护林建设一体化提升,切实保护好利用好黑土地这个耕地中的“大熊猫”。
三、改革驱动,奋勇争当“管理科学”现代化灌区创新区。一是创新管理体系。即将出台黑龙江省灌区管理办法,立足灌区现代化管理新思路、新理念、新标准,持续提高灌区工作的科学化、信息化、法治化水平,全面提升灌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二是深化水价改革。截至2023年底,已累计实施完成改革面积8015万亩,今年将提前一年完成全省8899万亩改革任务。大力推进青龙山现代化灌区水价改革试点建设,打造具有北方特色的东北寒地粮食主产区现代化灌区新样板。三是加快数字赋能。按照“需求牵引、应用至上、数字赋能、提升能力”目标,加速推动肇源县中心灌区等一批数字孪生灌区试点建设,以点带面,逐步实现黑龙江农田灌溉自动化、灌溉方式高效化、灌区管理智能化。
(根据乡村振兴水利保障工作会交流发言材料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