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水表信息网!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行业资讯
 
行业资讯

“一滴水”的“智慧之旅” 实地探访100万人的“水源地”

字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03-22  来源:上游新闻  浏览次数:225
        江水上岸再进千家万户,“一滴水”是如何降浊变清的?

3月22日,是第三十二届“世界水日”。上游新闻记者走进重庆自来水公司沙坪坝水厂,探访“一滴水”从江里到家里的“智慧之旅”。

沙坪坝水厂主要供水沙坪坝区域,是45万户约100万人的“水源地”。

1711085971295_0_9623733332074559
嘉陵江取水点。 

站在水厂的沉淀工艺区,凭栏远望的嘉陵江,就是水厂的原水取水点。江心水通过深井车间提升至配水井,再经过原水管道到达水厂沉淀池。

沉淀工艺区域主要分为预沉池和沉淀池,“一滴水”经过混合、絮凝、沉淀三个步骤,才能完成水质处理的第一环。“一滴水”的“智慧之旅”,就是从这里开始。

在原水处理过程中,要用絮凝剂降低浊度。这是一种能够使悬浮物和胶体物质凝聚成较大的团块,从而便于过滤和沉淀的化学物质。

“现在综合考虑温度、水量、浊度等,通过采集的数据进行智能运算来确定絮凝剂的量。同时,系统还能基于数据池不断学习并优化运算。”水厂生产科副科长张金铭说,不管是加絮凝剂还是加氯,在量的把握上更科学,成本减少10%。

过去因为功能不完善,各工艺段大量数据缺失,原水处理加药加氯靠人为经验控制,也靠人工控制运行,浓度和量的调节受人为因素影响大,很容易造成浪费。自动化水平专项摸底调查显示,该水厂当时自控率只有36.67%。

2021年,重庆水务集团决定率先在沙坪坝水厂开展智能水厂试点示范建设,完成了对自控和监测设备的更新,大部分设备实现远程控制和监测,且有了智能配剂、智能加氯、滤池智能反冲三个高级工艺控制。

水厂的智能远不止于此。比如智能运管平台,通过完成3D可视化建模,目前能够直观地展现主厂工艺、管道及设备的具体信息,也能实现生产数据、设备、工单、视频、报警和报表等管理功能,大幅提升了水厂数字化管理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平台实现“一张图”管理,在“一张图”上对全厂各项指标数据进行图形化显示,为管理层对全厂运营绩效评估、辅助决策提供数据依据。

经过沉淀环节的处理,原水中的泥沙、大部分悬浮物得以去除,原水浊度大幅降低。随后,上层清水经集水槽汇流,进入下一步过滤工序。

1711085914372_0_83585582630131
“V”型滤池里汇入汩汩清流。 

滤池与沉淀池大同小异,只是形状上不同,呈“V”型。现场工作人员介绍,V型滤池具有截污量大,过滤周期长的特点。水流自上而下,通过滤砂的截留,细小悬浮物、有机物、细菌被大量去除,浊度可进一步降低。水的浊度降到规定标准以内,就可以通过清水池的管道汇入水泵房。

就这样,达标的水通过水泵加压,经过输配水管网送到千家万户。据现场一负责人介绍,“一滴水”从江里上岸到输出水厂,前后时间已缩短到一个半小时左右。

水厂实现智能加氯配剂,进一步提高了水质安全保障。数据显示,目前,相比系统投用前2022年1-8月,絮凝剂消耗和氯耗的降幅超过15%。

智能水厂建设在降本增效上同样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1711085944922_0_8561498759870794
智能水厂建设对滤池反冲系统进行了深入优化。 

比如,智能水厂建设对滤池反冲系统进行了深入优化,并建立智能反冲数学模型,对于节约反冲水、反冲用电和跑沙有明显效益。 

据统计,2022年以来,沙坪坝水厂年反冲节水‬68万‬m³,反冲水量节省经济效益将近14万元;年节约滤池反冲跑沙补沙费用18万元;共计约32万元/年。

自来水安全使用小常识:

1.自来水煮沸后,表面有一层白色漂浮物或有白色锅垢,会不会影响人体健康?

白色漂浮物或锅垢是水中氢碳酸盐加热变成碳酸钙固体,其存在自来水中的浓度对人体健康并无不良影响。

2.水龙头中为什么会放出黄水?

水质发黄原因有多个。一是因为从用户总表后第一个阀门至用户家中的自来水管管材不符合要求,比如劣质镀锌管容易内部锈蚀使水质受到污染。这种现象在早晨尤为突出,水管放出黄水时多放一会儿,使黄水流净;二是使用二次供水设施水的用户,因产权单位未按规定定期清刷、清毒水池及水箱,容易造成自来水的二次污染;三是道路上的供水管道因不可抗力造成突发性爆管,抢修过程中带入泥沙可能造成局部、短时出现浑水现象,遇此情况放净浑水后即可恢复正常。

3.定期自检用水设施,关闭用水阀门后如出现水表行走,说明漏水。

4.长期无人居住的房屋,应到辖区自来水营业厅办理暂停用水手续,并关闭用水阀门;将自家的电话号码留给邻居,以便情况紧急时联系。

 
免责声明:
本站所提供的文章资讯、图片、音频、视频来源于互联网及公开渠道,仅供学习参考,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通知我们,我们会遵循相关法律法规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