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水表信息网!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供水新闻
 
供水新闻

“重大工程”保障粤港澳大湾区供水安全

字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03-06  浏览次数:125

◇深埋地下的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永久征地仅2600余亩,比传统明渠方式节约了近2万亩土地资源,节约比例高达90%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全线通水,西江水首次正式流入深圳公明水库(2024 年 1 月 30 日摄)受访者供图
2024年1月30日,国家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之一、粤港澳大湾区重大水利基础设施——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全面通水。
据了解,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全长113.2公里,总投资354亿元,设计年供水量17.08亿立方米。工程于2019年5月全面开工,历经4年多建设,较原计划提前半年建成通水,实现了从珠三角西部向东部地区引水。
引水西江
在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负责人、广东粤海珠三角供水有限公司董事长徐叶琴的眼里,这条水路绚丽多彩,因为这里写满了传奇。
2005年春节前夕,徐叶琴接到了一个电话。电话中,时任广东省水利厅厅长告诉他,东江流域的下游广州新塘及东莞出现严重缺水问题,珠三角地区面临严峻的供水形势。
那年,“海水倒灌”“咸潮上溯”“东江告急”等字眼占据着国内多家新闻媒体的头版。“珠三角主要水源来自东江,东江以全省18%的水资源总量,支撑着28%人口用水和48%的GDP。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一度高达38.3%,逼近国际公认的40%警戒线,而西江是整个珠江流域里面最长、流域面积最大的一条江,它的水量仅次于长江,当时的开发利用率还不足2%。”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总设计师、广东省水电设计院总工程师严振瑞告诉记者。
当年的旱情,让水利部、广东省及沿线各市更加深刻地意识到,要支撑珠三角未来发展,仅靠东江水已难以为继。2005年9月,“西水东调”的设想首次提出。
空间跨度如此之大的设想,经历了反复论证。“这么大的工程,一定要慎重,每个星期、每个月都要开会。”广东省供水工程管理总局原局长说。
2014年5月,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被国务院纳入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之列。2016年9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了项目建议书。
在寸土寸金、有着“地质博物馆”之称的珠三角地区,输水线路该如何选择?严振瑞介绍,设计团队多次前往广州、深圳、东莞等地进行实地调研,与各市水务局、专家进行座谈,征求意见。最终敲定了一条从鲤鱼洲取水,途经广州南沙、深圳罗田,最终抵达公明水库和东莞松山湖,长达113.2公里的输水线路方案。
工程要穿越高楼林立的大城市给建设带来了新的难题。在综合考虑之下,设计团队最终选择以一种最难的方式——深埋盾构,开启了这项“重大工程”。
徐叶琴说,“把方便留给他人、把资源留给后代、把困难留给自己”是当时整个工程的建设理念。深埋地下的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永久征地仅2600余亩,比传统明渠方式节约了近2万亩土地资源,节约比例高达90%。
在地底深处穿山越海
37座超深工作井,其中最大工作井直径35.9米、最深73米。2019年,工程全面开工,攻坚克难的旅程也同步开启。
2020年初刚刚开工几个月,便出现了一次比较严重的渗水事件。“20号井位于狮子洋边,大概挖到30米深的地方,就有一些渗水,再继续往下挖,水就汩汩地冒出来,后来我们才发现它的地下断层与海水连通。”广东粤海珠三角供水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陆岸典说。
“当时我们在井周围打了一圈搅拌砖,将透水层隔断,又用不同种类的水泥、化学材料灌浆。”陆岸典说,工程师们想尽了方法,奋战十几天后,渗水终于止住。
2020年,当盾构机进行到顺德段大金山地下时,又遇到了新的麻烦。“我们在掘进过程中遭遇了意想不到的地质断层与空腔。此外,山体内部岩层复杂,一会硬一会软,对盾构机的刀片磨损非常大。”
开仓换刀不可避免,此时盾构机停滞的地点在大金山深层地下,地上山体高度加上地下掘进深度有两百多米,给盾构机换刀要承受住5个标准大气压的压强。
“当时我们是找了国内专门深潜水的训练队,操作人员在进仓之前,需要在一个特定的加压室内逐步加压,待身体适应高压环境之后再入仓换刀,而且一个人最长在里面每次只能待20分钟左右。一个盾构刀盘上百把盾刀,每次换刀要持续几个小时。”陆岸典说,整个工程建设过程中最让他提心吊胆的就是开仓换刀环节,而仅是大金山段,这样的险境就经历80多次。
“前期料想中最难的是输水隧洞的钢管内衬和预应力混凝土衬砌施工阶段,动工前三年就进行了新工艺、新工法的研发,倒是让其比想象中顺利很多。”陆岸典举例,“比如要将长12米直径4.8米的钢管内衬运输、安装到只比它宽几厘米的隧洞内非常难,就像穿针引线,而你手中的针则是一根有三间房大的钢管。”
为此,团队研制了一种盾构隧洞内大直径钢管长距离智能运输安装台车,可将钢管自行驮运到任何指定的地方,对接精度的误差控制在0.1毫米以内。
再如,穿越狮子洋的输水隧洞最大内径6.4米,最大输水压力为130米水头,长6.6公里,沿线需要穿越21条地质断裂带,为了顶住输水管内外的巨大压力,团队设计出了内衬无黏结预应力混凝土的新型结构型式。
长距离深埋盾构施工、高水压隧洞衬砌施工组织、宽扬程变速水泵研制……面对诸多世界级难题,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者们用20年的时间,交上了一份属于中国水利人的答卷。
保障供水安全、生态安全
这条“地下巨龙”横跨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群,共穿越4处高铁、8处地铁、12处高速公路、16处江河湖海,送来的不仅是17.08亿立方米的年供水量,还有科技之光。
一方面,工程顺利通水,不仅打开了深埋盾构技术在水利工程项目中应用的可能,同时研发的超高压开仓换刀技术、盾构隧洞内大直径钢管长距离智能运输安装台车、无黏结预应力混凝土的新型结构等,已经被应用到了其他水利工程项目中。
另一方面,在工程设计之初,团队就把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的信息化技术,融入设计工作,运用“云大物智移”等信息技术,搭建项目管理、工地监管、安全监测等系统,探索从智慧设计、智慧建造到智慧运营的工程全生命周期智慧化管理。
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横跨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群,深埋于大湾区的繁华之下,地表只有几座造型独特的泵站、水塔,低调地标识着这一重大工程。
入夜,位于广州南沙的新高沙泵站的调压塔亮起了霓虹,与40公里外的广州塔遥相呼应。如今,这里已经没有了“东江告急”。工程通水后,将改变广州市南沙区及深圳市、东莞市单一供水格局,并为香港、广州番禺、佛山顺德等地提供应急备用水源,超3200万人受益,还可逐步退还东江流域生态用水,进一步保障粤港澳大湾区供水安全、生态安全。
 
免责声明:
本站所提供的文章资讯、图片、音频、视频来源于互联网及公开渠道,仅供学习参考,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通知我们,我们会遵循相关法律法规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