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饮水安全事关群众切身利益,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石。近年来,山西省各级水利部门提高站位、补齐短板、建章立制、精准施策,从夯实源头、严管水质、加强管护等方面着手,全力保障农村饮水安全。
夯实“供好水”源头根基
山西省各级水利部门因地制宜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和农村规模化供水工程建设,不断完善农村供水保障。
聚焦工程建设持续发力。2021年以来,山西累计投入农村供水工程建设资金27.52亿元,聚力巩固提升农村人口饮水条件;累计投入农村供水工程维修养护资金6.18亿元,维修养护工程1.04万处,受益人口1418.6万人。2023年,山西省维修养护农村饮水工程2670处,受益人口303.6万人。目前,山西省集中供水率达97.8%,自来水普及率达95.1%,均超全国平均水平。
聚焦供水保障持续提档升级。山西省持续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农村供水规模化、单村供水标准化、应急供水精准化”四化建设,切实保障城乡居民喝上安全、放心、优质的饮用水。祁县古县镇任村村民霍守卫告诉记者:“大山里通上自来水不容易!我们以前要走三四里地担水,天旱需要走得更远。”从吃“望天”水,到24小时有水吃,霍守卫眼里的“幸福水”,源自祁县2022年开始建设、2023年5月投入运行的常山分散供水工程。
祁县按照“大水源、大水厂、大管网、大覆盖”思路,大力推进农村规模化集中供水工程建设,构建以规模化水厂为主体、小型标准化工程为补充的新型农村供水工程保障体系。目前,祁县已实现村村通自来水、户户饮放心水。
力保“喝好水”润泽百姓
农村饮水安全是群众普遍关心的安全问题。
2023年8月上旬,山西省水利厅在全省启动农村饮水安全大起底、大排查、大整改、大提升专项行动,坚决守牢饮水安全底线,提升水质改善“高线”。
针对毒理性指标等不合格的饮水工程,新建净水房32处并加装净水设备;针对微生物超标的106处饮水工程,科学进行水质消毒;针对需配套消毒设备的46处千人以上饮水工程,新建消毒房20处、改造升级26处;针对31个存在饮水安全隐患的村庄实施供水保障工程,巩固3607户1.08万人的饮水安全。
山西省兴县蔚汾镇千城村饮水安全工程于2017年建成。2023年9月,工作人员对该村进行水质检测化验后,发现硫酸盐等指标超标。兴县水利局牵头,为该村新建净水设备房,安装日处理能力6吨的净水设备。村民高兴地说:“现在全村都吃上了放心水、健康水!”
山西省水利厅副厅长成接安介绍,2021年以来,山西先后开展了6次农村饮水安全专项排查。特别是2023年8月启动的大排查,省级派出11组60余人,市县500余人参与。对排查中发现的饮水安全隐患,山西均建立整改责任、措施、时限“三清单”。
“聚焦水质安全持续发力,山西还着重强化了水源地保护、水质风险联防联控,全面启动水质检测提升专项行动,逐步建立起从‘水源’到‘龙头’的水质保障体系。”成接安说。
完善“管好水”运行机制
要想让农村饮水工程建得成、管得好、用得起、长受益,需要从制度上拧紧“水龙头”。
聚焦运行管护持续发力。近两年来,山西着力健全完善农村供水管理责任体系和村级管水员制度;督促市县围绕运行维护、水源保护、水质检测、水价制定等,积极制定管理制度;因地制宜推进入村、入户水表安装,推动农村用水以表计征、以量收费。
从“重建设”到“重管护”。祁县推进全县农村供水“一网统管”,建设数字孪生供水系统,以城乡供水一体化运管体系为依托,构建制水生产、水质监测、运维管理、安全监控、分区计量、水费征收、公众服务等七个应用管理平台,实现农村供水全链条智慧生产、智慧管理、智慧服务。
汾西县以区域和流域为片区,走规模化、专业化运行管理路子,形成了以集中联片为主、单村供水为辅、分散供水补充的供水格局,织密农村饮水安全网,走出一条山区农村供水建设与管理的新路。
万荣县组建专业化管理和检修队伍,形成覆盖全县的农村饮水工程管护体系,并推行“供水站管护人员﹢村级水管员﹢农户”管理模式,探索建立起产权三级管理维护机制。
农村饮水安全事关群众切身利益。“要以群众满不满意、接不接受、认不认可为标准,评价农村饮水安全工作成效。”在日前举行的山西省巩固衔接加强农村饮水安全保障工作推进会上,山西省水利厅厅长龚孟建掷地有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