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8日,围绕“云水”“昆水”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等,云南日报全媒体记者对昆明市政协委员、昆明珍茗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执行副总裁邓晓华进行了专访。
记者:去年3月2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了2022年度绿色制造名单,874家绿色工厂中,嵩明珍茗食品有限公司在列,“云水典范”珍茗上榜国家级绿色工厂,成为云南包装水行业本土品牌中第一家绿色制造企业。这项殊荣对企业意味着什么?
邓晓华:珍茗金龙水嵩明生产基地占地380亩,大部分为绿化区,绿化覆盖率达70%。所谓绿色工厂,不是表面意义上的绿色植被覆盖率高就能称之为绿色工厂,国家2018年制定的《绿色工厂评价通则》显示,绿色工厂就是实现了用地集约化、原料无害化、生产洁净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的工厂。自投产以来,珍茗金龙水以嵩明生产基地为重点,将环境保护、低碳管理、循环经济作为发展战略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升经济效益的同时,积极推动绿色技术研发创新,力争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赢。
具体来说,在生产原材料上,主要原材料都是食品级材料;坚持水源地灌装,将最优质的天然水经过小限度处理,最大程度保留水中有益元素;产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一般固体废弃物如碎瓶碎盖、纸板等交由具备专业资质的公司进行回收再利用;通过自主建立的“一桶一码质量追溯体系”“珍茗大数据风控中心”,最大程度降低公司食品安全风险,提升生产和服务效率及质量。此外,嵩明生产基地在基础建设和生产工艺方面采用了多项节能减排技术,仅在节能LED照明系统和自然透光车间设计方面,每年就能减少53000度用电,折合每年减少碳排放52.84吨;基地持续开展设备节水改造和生产废水的综合利用,并获得“云南省节水型企业”和“昆明市节水型企业”称号。未来,我们将在履行社会责任、在环境保护方面持续发力、不断突破技术瓶颈,在绿色发展的大潮中打造“百年水店”。
记者:据统计,全国包装饮用水行业的市场规模已接近1500亿元,年均增长率约为5%。而云南省包装饮用水生产企业630余家,年产值仅为20多亿元,亿元规模以上企业仅有2家,“云水”在全国市场的占有率仅为1.5%。昆明作为省会城市,包装饮用水企业的产值规模仅为15亿元左右。目前,“昆水”产业发展存在哪些短板?对于“昆水”产业发展有什么样的期许?
邓晓华:近年来,在昆明市委市政府围绕“强省会、抓产业、强支撑”,塑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的组合拳政策环境下,“昆水”产业也获得了相对平稳的发展。昆明包装饮用水企业的产值规模虽然占全省70%,但在我看来,行业现状呈现产值较低,规模以上企业数量少;缺乏行业组织,没有形成集群优势;交通配送工具的规范化;品牌影响力不强等特征,而物流运输成本居高不下,也制约了昆水出滇。
所以我们建议昆明市委、市政府及相关部门从昆明产业发展布局的战略高度上重视昆水产业的发展,从昆水制造业切入,逐步形成包括昆水包装业、昆水商业、昆水文化等产业集群,争取培育1-2家上市企业,力争十年内形成100亿元的“昆水”产业集群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