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我们要不断做大品牌,让‘大河口’牌柑橘在市场上立得更稳、走得更远,让村民的日子过得更甜。也希望能在省两会上,听到更多关于乡村振兴的好政策、好声音。”他说。
作为来自基层的人大代表,王作楼不仅关注自己熟悉领域的发展,也非常留意群众的急难事。在省两会上,王作楼将提交《关于加强农村供水保障专业化服务队伍建设的建议》。
省人大代表 王作楼
谈及为何提出这个建议,王作楼表示,农村供水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生活改善的基础保障,为了推动农村供水工作的专业化和高效化,建立健全农村专业化供水保障队伍工作机制至关重要。
通过多次实地走访并查阅相关资料,他了解到,为进一步强化供水基层管水员队伍建设,切实解决农村供水“最后一公里”问题,持续提升农村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毕节市制定印发了《毕节市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农村供水八项机制的通知》,要求各县区整合人员队伍加强农村供水保障监督管理力量,乡级依托水务站、供水站等成立专业化的供水保障服务队伍,按照“覆盖人口每1万人不少于2至4名专业人员(不包括管水员)”进行配备。
“但在实际工作中,部分乡镇由于管理机制不完善、生产和供水设施老化维护差、群众管水护水意识淡薄等原因,导致专业化服务队伍人员未能更好地开展供水保障服务工作。”王作楼说。
鉴于此,他在建议中提到,为不断夯实七星关区水利基层基础,助力巩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希望省级相关部门,针对七星关区乡镇多、工程点多面广、体量大的实际,在下达各类管护经费时,重点给予倾斜。
同时,整合资金使用管理。现七星关区配备有管水员1040名,建议整合上级农村供水工程维修维护资金,定期定额划转到乡镇(街道),由乡镇(街道)统筹支配,确保专业服务队伍运转正常。
他还建议,加强宣传引导,建立水费收缴机制,提高农村供水工程供水保证率、水费收缴率,从而在结余水费中提留资金用于补贴管水员及发放专业化管护队伍人员工资,确保管护人员到位,履职尽责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