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水表信息网!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供水新闻
 
供水新闻

福州水务集团:积跬步至千里 以实干映初心

字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01-22  来源:中国城镇水务  浏览次数:249
        时间是最伟大的书写者,也是最忠实的见证者!一本2023年的日历,记录下一个个温暖的“水务时刻”!

1月,在白马河—东西河游线,我市首次开展的“五灵公”水上巡安送福活动浓情铺展,带来满船的年味与福气;

3月,在流花溪游船码头,2023年首场内河龙舟接力赛热闹上演,让市民和游客共享“福水”之乐;

4月,西湖与白马河首次实现游船通航,作为首条“福舟悠游”精品线路,串起有福之州的山水之美;

7月,新中国成立以来我省最大的引调水工程——“一闸三线”工程全面投用,580万人民迎来“幸福水”;

12月,福州水务集团迎来成立15周年的新起点,向水而为的初心始终不变……

这一年,福州水务集团积极落实市委市政府和市国资委的工作部署,积极融入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大局,以践行“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推动“党建领航、经济领跑、民生领先”行动为主线,守牢水务“主阵地”,做大国企“基本盘”,写好福州“水文章”,向前迈出的每一步里,都有着不变的坚持与守候。在经济、民生、项目建设等领域,“水事业”不断开花结果,“为民新曲”响亮动听。

深耕主业  润泽民心

【点击2023】

“总算喝上好水了,一点都不咸,还有点甜!”从小时候去山上挑水喝,到后来在村里凿井喝,再到如今拧开水龙头接水喝,就在2023年,家住平潭金井片区北厝村的村民林辉明多年来对一口好水的期盼,终于成为现实。

7月14日,随着“一闸三线”工程全线通水,一股股源自永泰大樟溪、流经福清东张水库的清流,在奔波92.15公里后,终于抵达此行的目的地——平潭的“母亲湖”三十六脚湖,为沿线居民化解了“水的忧愁”。

【水务答卷】

一根根供排水管线,串起通向千家万户的“生命线”;一条条清澈如镜的水脉,晕染大美福州的底色;一个个处理生活污水的“大块头”,护好榕城的洁净与亮色……

如何确保人民群众喝上干净水、安全水、优质水?这一年,福州水务集团坚持为民初心,聚焦原水、供水、排水、环保、温泉文旅五大板块,43个项目有序推进,用贴近民心的成效,写下有福之州的水务答卷。

听,活水奔涌——全线通水的“一闸三线”工程,日供水量可达276万吨,惠及平潭综合实验区及福州市580多万人口,备受期待的闽江口城市水资源配置提质增效(一库三线)工程也提上了日程。

看,好水绵延——飞凤山水厂至高新区过江供水管道等工程扎实推进;榕马通水工程项目已完成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陆地段编制工作,通水后,将增加供水量6000吨~10000吨/日。

飞凤山水厂

尝,水质清甜——为让更多百姓“喝好水”,这一年,福州水务集团积极推进高品质饮用水项目建设工作,完成试点片区管网深度清洗35公里,累计完成二次供水设施改造8455户,饮用水综合合格率稳定在99%以上。新建市政管网17.335公里,改造17.157公里。

供水基础设施建设快马加鞭,排水与环保业务同样亮点频出。

截污、清淤、补水、增绿。胪厦溪和浦口河河道提升整治工作全面展开,实现污水不入河。2023年,累计新建污水管网5.9公里,改造污水管网1.94公里、雨水管网1.6公里。已投产的连坂污水处理厂三期工程,污水处理能力达10万吨/日,为仓山片区再添生态“保护神”。

治理后的流花溪

治水、护水,是为了更好地用水、兴水。温泉公园温泉水街、温泉文化交流中心、光明港公园北岸配套温泉项目三大温泉项目进场施工;8条内河游航线火热上新,14条航线全年吸引游客66340人次……于内河之上泛舟,于“福泉金汤”中休憩放松,依托有福之州的山水底蕴,这篇“水文章”的内涵不断扩大。

更稳定的供水水质、更甘甜的自来水口感、更智慧的标准化泵房、更丰富的水城生活……如今的有福之州,美在看得见山水景色,更美在看不见的“滋润”生活。

【展望2024】

治水,贵在久久为功。为筑牢水务“主阵地”,守住清泉“生命线”,新的一年,福州水务集团将持续推进原水、供水、排水、环保、温泉文旅五大项目,包括榕马通水工程大陆侧建设工程、温泉文化交流中心、敖江原水隧洞等重点项目建设及“一库三线”项目前期工作,为企业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倾心服务 为民送福

【点击2023】

“专职引导员对我们老年人很友好,节省了取号排队的时间,办理速度真快。”近日,市自来水公司仓山营业厅里,在工作人员的耐心指引下,郑依伯顺利取到了自助机打印的纸质发票,短短几分钟内就完成了业务办理。“听说线上办也很方便,营业厅里两分钟的事也很省心。”

从线下到线上,从“频繁跑”到“一趟不用跑”,这是市民收到的用水礼包。如今,通过“补齐补正”“电子账单”“当面办”等“数智化”加法,市民办事更便利、用水更安心。

【水务答卷】

民生水务,造福民生。作为榕城“水管家”,如何能让居民用水更放心、更安心、更省心?这一年,秉持民生水务理念,福州水务集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持续创新线上线下深度融合新模式,跑出贴心服务的“加速度”。

2023年以来,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福州水务集团牵头在省网办大厅发布“水电气网”一件事集成套餐服务,实现“一窗申请,线上联办”,“获得用水”项目推出零材料、零申请、零跑路、零审批、零费用的“五零”服务,为供水用户减免服务费用1000余万元。

“以前,用户想要打印水费账单,需要前往线下营业窗口办理。”福州水务集团所属市自来水公司客服部经理周泉告诉记者,如今,随着新功能纷纷上线,“掌上营业厅”不仅能查询到详细的水费账单,还能直接下载账单、打印账单、开具电子发票。足不出户办理业务的新功能,让用水幸福感触手可及。

眼下,依托全场景智能公众服务平台搭建的“互联网+民生服务”体系,供水业务已实现全城通办、全程网办。4大类20多项业务均可通过“掌上营业厅”办理,加上已对接的福建省网上办事大厅与“闽政通”APP等业务受理渠道,以及传统营业厅、24小时服务热线,让用水大小事尽在掌握。

线上用水服务越来越省心的同时,线下的水务保障也从不懈怠。

在“杜苏芮”“海葵”等超强台风接连袭来的挑战面前,面对连续两场台风带来的创历史极值降雨量,水务人全力以赴,与各成员单位协同作战,展开一场场加速抢通城市“生命线”的攻坚战,实现4小时五四路退水,8小时主城区主次干道基本抢通,用心护好城市安全。

从硬件到软件,从服务到抢险,一支支水务尖兵始终坚守为民办实事初心,办好群众身边的“关键小事”,倾力守护市民的幸福生活。

【展望2024】

水润万物,更润民心。新的一年,福州水务集团将把主题教育同为民办实事紧密结合,以用户实际需求为着眼点,紧跟“数智化”脚步,用好“全场景智能公众服务平台”,持续打造线上线下深度融合新模式,实现信息多跑路、用户不跑腿,让“指尖上的水管家”越来越贴心。

数字赋能 “新愿”起航

【点击2023】

2023年4月,在首届国务院国资委国企数字场景创新专业赛中,“福州供水管网数字孪生系统”荣获二等奖。年底,住建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发布“2023年智慧水务典型案例清单”,“福州水务供水管网大数据分析系统”成功入选,为福州水务打造数字水务标杆再添力量。

据了解,福州水务集团依托大数据中心,开展供水管网大数据分析系统建设,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技术,结合市自来水有限公司生产运行管理经验,将各类感知资源进行整合,实现供水管网智能化监测全覆盖。该系统解决了管网数据来源多样、监测数据质量低、管网运行分析不足等问题,实现海量监测数据从依靠人工“看、管、存、控”向智能化、智慧化分析的跨越。

【水务答卷】

2018年起,福州水务集团在全国率先启动数字水务总体规划和建设,将企业转型升级融入数字中国和数字福州战略布局。“智”水赛道上,福州水务集团大步向前,陆续开发20多个系统,形成漏损治理、客服提升、应急调度等多种解决方案,为城市发展提供澎湃的水动力——

统筹生产运营、营销客服、管理管控三大板块,实现对水从源头到生产、供水管网、温泉管网、排水户、排水管网、污水厂、尾水排放等全过程的运筹帷幄……福州水务集团的“大本营”里,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智慧大脑”,兢兢业业守护着这座城市的重要“生命线”。2023年,“福州水务智慧大脑”获第三届中国国际数字产品博览会优质数字产品奖。

数字,跑出了供水服务的新品质;创新,激活了产业的新动能。

如今,依托已有的数字平台与治水经验,福州水务集团积极树立全国水务行业标杆,对外拓展5个数字水务项目,累计签订合同额1.2亿元,行业影响力持续提升。

不断扩展的业务版图,动力来自为民服务的初心,底气则来自持续创新的力量。

这一年,福州水务集团所属福州城建院入选国家“科改示范企业”,成为全市唯一入选的市属国企;该集团研发项目获“2023年福建水利科学技术奖”2项;该集团获供水、排水及环保行业相关发明专利7项,实用新型专利41项,软件著作权17项;主编地方标准3项……

福州水务智慧大脑

“聚焦全力打造数字水务建设示范城市的目标,我们还将持续完善‘全场景智能公众服务平台’的后端支撑,让供水、排水、环保、温泉文旅、综合服务的‘新意’更足、服务更佳。”福州水务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福州水务将努力用数字之光点亮幸福生活。

【展望2024】

新的一年,福州水务集团将以“业务数字化、数字业务化”为结果导向,激发科技创新动力,加快推动数字水务建设成果不断落地并形成产品,推动企业智慧化转型升级,创建数字水务高地;计划与百度等国内领先企业合作,探索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赋能数字水务建设的新场景。

面对创新课题,该集团将继续攻坚优质供水、排水设备研发等关键领域的自主知识产权的创造和储备,同时,积极响应国家“双碳”战略,与同济大学合作研究“双碳”科研项目,探索满足城市绿色转型需求的碳减排综合技术方案。

 
免责声明:
本站所提供的文章资讯、图片、音频、视频来源于互联网及公开渠道,仅供学习参考,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通知我们,我们会遵循相关法律法规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相关新闻